关键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提炼总结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地方实践,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研究、探索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落实中国人民大学与浙江工商大学校际合作协议,11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北京研究院、杭州市钱塘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承办、浙江工商大学数字创新与管理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杭州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蕴研究员,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浙江省委省政府农办原副主任顾益康研究员,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郭占恒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先后致辞。
郑水泉教授发表精彩致辞
郑水泉在致辞中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深刻全面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倡议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郑水泉强调,要在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和阐释上拓展深度,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上增强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实践价值的力度,在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意义上提升高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好中国经济学故事。相信本届论坛的举办将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为总结和提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系统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贡献真知灼见。
郁建兴教授发表精彩致辞
郁建兴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巨大财富宝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的研究阐释,科学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工商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筹办此次论坛,目的就是为学界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共同推动经济学学科建设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等重大核心议题,助力中国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创新,共同为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11月11日上午召开的主论坛I中,刘伟、顾海良、洪银兴、逄锦聚、王永贵、王蕴、顾益康、郭占恒、刘守英等9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教授担任主持。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学习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的供需关系思想体会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刘伟的演讲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宏观经济治理展开,着重阐述了其中关于宏观经济体制中需求与供给相互关系的论述和思想。他指出,宏观经济治理需要考虑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基本的方面,协调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宏观经济治理,很大一部分从供给与需求之间基础性理论出发,要求在供需两端的矛盾关系中寻求调整思路。刘伟教授以中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历史为引,说明了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并总结了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对高质量发展中供给侧与需求测政策的战略部署。刘伟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三高”条件,即高水平的创新、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水平的开放。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着力扩大内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供需关系、在供需的有机统一中完善宏观治理。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创新
顾海良
北京大学博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顾海良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创新。第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遵循是“六个必须坚持”,即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第二,必须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构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其中,方法论包括“六个观”、“六个关系”和构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六个观”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六个方面的关系包括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这六个方面的总和是理论指导实践的系统过程;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建立需要从国情出发、深入调研、把握规律、树立国际视野。顾海良教授最后总结,由这些方法论构建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导。
问题导向,建构中国经济学
洪银兴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洪银兴认为中国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新发展阶段的经济规律,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思想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学发展。洪银兴教授指出,指导中国经济奇迹发生的经济学理论正是植根于中国大地的中国经济学。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学在发展阶段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问题导向,围绕经济制度分析、经济运行分析、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动力分析、经济安全分析这几个方面。中国经济学肩负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而复杂又艰巨改革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作为大国建构自主产业体系的关键特征,回答实践中提出的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
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逄锦聚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
逄锦聚着重阐述了如何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逄锦聚首先提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任务。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殊规律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尤其是最近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第三,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这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经济学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并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作为中国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论,把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建设的主线,着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一一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水平的多元评价与剖析
王永贵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王永贵基于全新发布的《2023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对上市公司各层面的创新发展水平、政府创新支持、创新发展环境以及区域营商环境等一系列必要因素进行多元化评价与剖析。他在发言中指出,深刻理解A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的本质特征,对政府、市场与企业家采取更有效的宏微观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王蕴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蕴从“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切入,分别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以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等几个层面进行全面解读。她在发言中谈到,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应当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关系、新质生产力诸要素间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间的关系以及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间的关系。
共同富裕新场景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新思考
顾益康
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浙江省委省政府农办原副主任
顾益康从学习践行习近平“三农”思想、深化认识“千万工程”伟大作用意义、全面总结“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以及创新擘画“千万工程”共富新蓝图四个部分切入,阐释了共同富裕新场景下深化“千万工程”的新思考。
“八八战略”:跨越时空的思想传承和行动指南
郭占恒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郭占恒从理论体系、行动指南、时空跨越三个层次深刻阐释了“八八战略”的丰富内涵,指出“八八战略”是解析近20年来浙江成功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率先走上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钥。
如何实施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
刘守英着重论述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问题。他提出,中国的城乡关系研究不能走向两极化,而是应当并行讨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城乡融合是城乡转型的一个阶段,发达国家的城乡形态和郊区化过程为中国提供了历史性的启示,中国当今的问题在于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并形成城乡融合状态。不同城市之间要形成互相连接的都市圈,以县城作为城乡枢纽形成人口合理分布,打破农村“人-地-业-村”系统失衡状态。对此,刘守英提出了分层城乡融合、乡村系统重构的具体思路,为中国的城乡融合问题提供了详细分析。
11月11日下午,由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教授领衔撰写的《中国式现代化消费:理论、评价与战略》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杭州分馆董事长郑勇,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等出席。发布会由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苏为华主持。
紧接着,论坛进入平行论坛环节,近百位学者在15场分论坛中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众多嘉宾参与提问与点评。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与政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理论与政策、新发展格局下促进融合机制、共同富裕的价值共享机制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条件下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国家重大战略的部署与实施研究、新发展阶段中国居民消费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机制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地方实践等主题展开讨论。
11月11日晚上,院长论坛和期刊论坛同时召开。在院长论坛中,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主题,23位高校学院院长围坐一堂,交流各单位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国经济学体系化、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院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赵连阁教授主持。在期刊论坛中,围绕“期刊平台助力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一主题,23家期刊主编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就期刊平台建设、专业化聚焦化定位、创新持续发展等内容展开讨论。期刊论坛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杨其静和《商业经济与管理》副主编牛志伟主持。
在11月12日上午召开的主论坛II中,谢富胜、郑江淮、周文、张辉、蒋永穆、周颖刚、盖凯程、丁一兵、李小平、李政、黄瑾、何诚颖、洪名勇、刘文革、成新轩、向国成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分享。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和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赵连阁担任主持。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体系探索
谢富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谢富胜强调了学理化体系构建要规避的几个问题,并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体系建设思路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学理化体系不是总书记全部相关论述的简单罗列,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论述,不能将不同层次的重要论述混为一谈。因此,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体系,从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性质出发,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特征、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部分,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从理论推向实践,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发展路径与增长效应
郑江淮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郑江淮以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为分析框架,对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区域技术互补下的二元经济发展作了全面分析。他指出,以创新驱动二元经济发展,应当打造创新中心,加强创新投入,发明人才集聚与吸引,缩小发展差距,加强国家间的技术互补。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术化学理化与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周文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周文以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基础和不足为切入点,提出了“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与化中国”这一新议题,点明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学术化与系统化构建的新方向,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未来研究的空间广阔。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张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辉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历史积淀和时代诉求的结果,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一带一路”如何助力全球共同发展。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更已深深嵌入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之中,未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以多维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蒋永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蒋永穆从多维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他指出,开放作为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经之路,是决定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自变量,实现多维开放,可以从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兼收并蓄增强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扩大社会开放等路径来实现。
闽宁对口帮扶的经济理论创新
周颖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
周颖刚基于闽宁对口帮扶的成功实践,将其提炼到理论高度进行学理化学术化研究,总结其中的理论创新与贡献。他立足“有爱社会人”假设,创新性地构造了“有爱社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这一“三位一体”的对口帮扶减贫治理机制,实现了经济理论创新,并指出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盖凯程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盖凯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提出全方位重塑育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的根本指向与历史使命,并分享了“三位一体”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未来,应继续创新教学体系,更好地把习近平经济思想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到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当中。
双向直接投资与企业脱实向虚
丁一兵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丁一兵以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背景,就双向投资对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机制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发现双向直接投资显著驱动企业脱实向虚。他指出,政府应通过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对企业投机的监管力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经营不规范以及国际环境不稳定的问题。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效、经验和方向
李小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李小平就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效、抵御中美贸易摩擦冲击的模拟、取得的经验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他指出,“一带一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基建联通稳步推进、贸易往来增长迅猛等,未来可以长期均衡为目标、以贸易协定为载体、以政策协同为原则继续推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
李政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李政从生产力的思想理论演变、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当前时代背景阐述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质生产力
黄瑾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黄瑾从唯物史观的独特视域出发,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新内涵,并就如何使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新优势提出了具体意见。她指出,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优势,一是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二是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从而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
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
何诚颖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何诚颖提出在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治理角度探究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对企业生产效率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得出,通过强化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助推金融中介机构规范发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土地产权与村庄治理
洪名勇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洪名勇从乡村与乡村振兴、谁来振兴乡村、新组织引入与土地产权、土地产权与乡村治理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的阐述。他认为,引入新组织后乡村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知识、治理工具将发生变化,如何让土地公共秩序与私人秩序更好地融合,提高土地制度的适应性效率,提升村庄治理效率是后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经济政治逻辑
刘文革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院长
刘文革阐释了资本主义国际秩序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之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背后需以经济基础为支撑,对此得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是前提,平等劳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根基等结论。
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与贸易流量增长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吗?
成新轩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成新轩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RTA数量增长与贸易流量之间存在的倒U型关系,并进一步就RTA数量增长对贸易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她发现,RTA的大量签订会导致协议的交叉重叠,从而增加贸易成本,应通过构建规制融合渠道来应对大量签订RTA对贸易创新效应的削弱作用。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
向国成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
向国成指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就是要把人民“组织起来”,把“两类分工”联系起来,把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起点联系起来。他深度探讨了个体化行动与集体化行动的矛盾张力问题,并强调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内在有机统一。
11月12日上午,闭幕式召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刘守英对主办方浙江工商大学和所有与会嘉宾、工作人员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指出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进步。最后,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接过会旗,第二届论坛将由西北大学主办。
11月12日下午,部分参会人员还前往“两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安吉余村调研,参观两山绿道、未来乡村展示馆、千万工程展示馆等地。
此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校、浙江省委省政府、学术期刊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近百位学者参加了论坛并进行了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