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2023年7月3-5日,由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文理交叉平台、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中国“双法”研究会智能决策与博弈分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经济学专业组协办的第十届中国博弈论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参加本届学术会议的现场嘉宾有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川,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刘庆民,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Nicolas Vieille,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经管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翁翕,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纪冬,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Mark J. Roberts,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Kim-Sau Chung(钟剑修)。
会议开幕式由青岛大学高红伟教授主持。高红伟教授首先介绍了会议的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和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川教授分别作大会致辞。刘守英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数字经济”话题正处于当今时代科学前沿和热评浪潮,其发展本身与博弈论等知识息息相关,运用和发展博弈论对数字经济进行分析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热点之一。数字经济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专家学者们需要在不同领域的内容中深入探究,同时也需要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数字经济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参与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策略互动模式发生改变、机制设计的应用更加广泛。博弈论的应用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掌控意义深远,本次会议旨在为博弈论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 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相关学科的交流、发展和融合,促进新方向、新领域的诞生。
张国川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运筹学的起源让人联想到田忌赛马的故事,博弈论的思想古已有之,博弈论是运筹学的根基,从冯·诺依曼提出的零和博弈到现在的纳什均衡,博弈论的发展也见证了数字经济的诞生。博弈论分会有着家庭般的温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像一家人一样讨论学术。
7月4日的主旨演讲分别由俞宁教授、程郁琨教授、谭春桥教授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刘庆民教授,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Nicolas Vieille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经管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翁翕教授分别做主旨演讲。刘庆民教授发表了题为“Cooperative Analysis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的主旨演讲。刘教授提出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合作理论。该理论涉及在面对联盟偏离时能够保持稳定互动的情况,并建立在对反事实合理性的准则上。该准则要求在每个联盟偏离的反事实情景中,每个个体都能够形成信念并最优地行动,从而集体地阻止反事实情景的实现。
Nicolas Vieille教授发表了题为“Social Learning: A Panorama of Recent Results”的主旨演讲。他讲到,社会学习指的是代理人通过观察其他代理人的行为来学习相关信息的过程,从而提供了对创新扩散和经济规范形成等现象的深入理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早期研究强调了级联和社会学习失败的可能性以来,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已经探索了长期互动在信息扩散中的作用。演讲将讨论从这一理论中获得的一些核心见解,包括一致性在代理人之间是一个稳定的现象,但社会学习往往是不完全和缓慢的。还会勾勒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翁翕教授发表了题为“Optimal Taxation and Market Power”的主旨演讲。他提出的问题是,当企业具有市场力量时,最优收入税是否应该发生变化?在近年市场力量的增加导致了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以及效率和福利的恶化的背景下,翁教授分析了规划者如何能够最优地设置对劳动者劳动收入和企业家利润的税收,以促使受限有效配置。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们得到了最优税率作为市场力量函数的显式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显示,最优税收可以显著提高福利,但也凸显了规划者在使用所得税作为Pigouvian工具来纠正市场力量的负外部性时所面临的严重限制。Pigouvian税与Mirrleesian激励关注竞争,通常导致在利润税设计中出现相互对立的力量。总体而言,在数值分析中,研究发现市场力量倾向于降低对劳动者的边际税率,而增加对企业家的边际税率。
7月5日的主旨演讲分别由贾文生教授、徐根玖教授、代业明教授主持。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周纪冬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Mark Roberts和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钟剑修分别做主旨演讲。周纪冬教授发表了名为“Personalized Pricing and Competition”的主旨演讲。在这次的演讲中,他介绍了他在一般寡头垄断模型中的个性化定价这个问题的研究。当市场结构固定时,个性化定价相对于统一定价的影响取决于市场覆盖程度。如果市场条件使得覆盖率高,个性化定价会损害企业而有利于消费者,而如果覆盖率低则相反。然而,当市场结构是内生的,个性化定价有利于消费者,因为它诱导了社会最优的企业进入。最后,当只有部分企业拥有个性化定价的数据时,与所有企业或没有企业进行个性化定价相比,消费者的情况可能更糟。
Mark Roberts教授发表了题为“Measuring the Return to R&D: A Dynamic, Structural Framework”的主旨演讲。在这个主旨演讲中,Mark Roberts介绍了自己在如何利用结构模型度量研发的收益的一些列工作。长期以来,衡量企业研发投资回报率一直是实证生产文献的重点。其中一种方法是建立在Griliches(1979)的知识生产框架之上的,即把企业在整个期间的研发支出累积成知识存量,作为生产函数的额外投入。第二种补充方法是将研发支出视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会改变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的未来路径。在这两种情况下,研发回报被认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当前的投资到未来的产出和利润。他讨论了将内生生产率过程嵌入企业研发选择动态模型的最新结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企业销售、利润和研发投资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也可以纳入其他创新产出的度量,如专利或新产品数量。它们提供了研发投资在密集边际和广泛边际上对企业长期价值影响的估计,而密集边际和广泛边际是企业长期研发预期回报的自然度量。他还讨论了多个国家制造业的研发回报估算。
钟剑修教授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Open Source Licenses”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钟教授介绍了自己在开放源代码许可证的一系列研究。开放源码许可证以其自我参照性而著称。在开源运动的早期阶段,两个主要的许可证是GPL和BSD。GPL规定,下一个开发者不能使用专有许可证,只能使用相同的许可证,即GPL。BSD表示下一个开发者可以采用专有许可,也可以采用包括BSD在内的任何开源许可。他构建了GPL和BSD等所有自指许可证的通用空间。他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GPL和BSD从其他许可证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代开源开发者最自然的两种选择。
7月4日下午和5日下午进行的是本次年会的分论坛,有近300余位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到场参加。本届年会共设个32平行分论坛供嘉宾讨论与交流。各分论坛的学者们均开展了丰富、充分和深度的分享和沟通。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李三希教授主持,中国运筹学会副秘书程郁琨教授给优秀论文作者颁奖,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理事长孙宁教授作会议结束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