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辽宁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承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于2024年6月29日-30日在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开幕式、颁奖仪式、主旨演讲、平行分论坛和闭幕式等环节。
在6月29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辽宁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一山首先致辞。他代表辽宁大学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表达了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辽宁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以及新时代以来辽宁大学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经济学拔尖基地的建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时代机遇,也凸显了本届论坛召开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大家将自身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教授刘伟代表论坛发起单位和主办方在线上对第三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承办论坛的辽宁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奋斗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带动了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对学者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思想和观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阐述,二是准确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征,三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和话语权。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形成了涵盖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体系,还致力于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果学理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希望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在交流中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总结和提炼中国独创性理论,为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袁希名处长代表辽宁省委宣传部,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由此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若要进一步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就更加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支撑。辽宁乃至东北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片富矿。当前,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辽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关注辽宁、支持辽宁,通过思想的交流和观念的碰撞,为辽宁振兴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更多的真知灼见。
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仇焕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举办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新境界和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对主办方和论坛各理事单位对辽宁大学的高度信任和对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科发展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期待通过这次会议为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合作交流和学术发展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开幕式由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仇焕广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大会颁发第二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2023)优秀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陈伟凯等的论文《Technological Monopol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a Classical-Marxian Framework》,中国人民大学齐昊等的论文《循环畅通、供需互动与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分析》,南开大学乔晓楠等的论文《国内大循环中的制造业生产网络:结构、动因与影响》、四川大学邓忠奇等的论文《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基因——兼论“皮凯蒂困境”》获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为获奖的青年学者颁发获奖证书。
颁奖仪式结束后,大会进入第一天的主旨演讲环节。
在6月29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一主旨演讲中,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以视频形式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改革了生产关系,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有新的生产力理论作为发展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正是当前我国所需的新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新动能;其二,新质生产力由新要素构成。以此为基础,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需要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发表了题目为《数字技术、产业变革与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演讲。刘守英教授从历次工业革命的事实与特征出发,分析了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间的关系,归纳了判断当前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五个参照标准,即技术革命的发生、生产要素的更新、组织方式的变化、活动场所的转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最后,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文明时代的前夜。人类需要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以推动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在发展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我国需要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革命的发生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四个方面着力,真正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数字时代。
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理解。他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三个主体内容,以及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因此,应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的激励相容作用、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国有企业中的收权—放权平衡作用、党内监督在国有企业两层次公司治理之间的衔接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建构之下实现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谢地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我国新型工业化赋能逻辑:自组织理论的视角》。他指出,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全球深入推进,我国也以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指向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了廓清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赋能逻辑,可以尝试运用一种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规律,从而也是哲学的、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自组织理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个方面来阐释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赋能逻辑。谢地教授重点阐述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市场“自组织”力量与政府“他组织”力量如何协同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富胜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的集中统一领导》。他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仅仅是表象,货币职能的矛盾运动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调控方式受主导资本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彻金融工作“人民性”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意味着需要避免特定资本利益集团支配中央银行的决策;在支持工商业活动扩张的同时,注意防止由于依赖金融活动而产生的“虚假繁荣”及其掩盖的过度生产问题;避免金融支配生产活动,防止大量资金陷入金融领域自我循环。只有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贯彻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现代化新历史起点上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就意味着我国生产函数发生根本性变化,高质量发展进入到加速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关键是要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创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全球大市场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要创造和开放了新的市场,供给侧就会自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该阶段主旨演讲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乔晓楠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全球数字经济再生产网络的演进:2000-2020》,他指出,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数字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全球再生产网络。基于对全球数字经济再生产网络的主导部门转型,数字产业化维度,以及美国、爱尔兰和中国数字经济个体网络不同发展路径等问题的分析,他认为中国需进一步推动数字企业走出国内市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丰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能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韧性——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证据》。他指出,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结合相关区域禀赋对症下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政策作为主要政策工具和政策结构性框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以升级被作用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主、以基础性设施建设和企业投资拉动为辅的机制,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韧性。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戴双兴教授进行演讲的题目是《以数字化驱动未来产业发展》。他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深度融入未来产业发展中,以数字化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对于抢占全球制高点有重要的作用。未来产业是基于突破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并且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处于实验室产品到大规模产业化之间,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劳动、数字空间、数字平台,以及数字治理六个维度赋能未来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范欣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新质生产力》。从2023年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正确理解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的差异性,理清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逻辑等。他重点介绍了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才能在新征程上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提出要尊重要素的发展规律、尊重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围绕产业结构转型来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强调政府与市场的主体性及其协同发展。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赵新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质生产力历史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思考》。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恰好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交会,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在下一轮周期复苏时占得先机的关键,其理论突破点就在于新的生产要素。他主张用“半要素-伴要素”的概念对子来理解新的数据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把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中观层面新的产业及宏观层面新的动能统一起来,进而彰显政治经济学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穿透力和理论张力。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桂林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地方债务生成机制及其综合治理》。他指出,地方债务治理问题是政治经济学问题,需在提高地方政府在税收分成中的占比(经济变量治理)的同时,加强对地方主官决策终身问责力度(政治变量协同)。“高税负与高增长共存”展现的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逻辑与政治经济学:事前投资促进经济“高增长”,事后补贴降低实际税负,高名义税负减小地方财政赤字,并保证地方主官有发展经济的较高激励。
这一阶段的主题演讲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和军教授主持。
6月29日下午举行了12场平行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学术化与学理化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数
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量化研究、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最新进展、数字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等主题,共计100余篇论文进行了交流汇报。
院长论坛
6月29日晚,会议举办了以“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院长论坛。
院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主持。近20位与会院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应抓住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学科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贡献力量。
院长论坛会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院长论坛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主持院长论坛
6月29日晚,会议还举办了以“期刊高质量发展与青年学者成长”为主题的期刊论坛。
期刊论坛由《教学与研究》陈翔云副主编和《管理世界》编辑部李逸飞副主任主持。论坛气氛热烈,成效显著,各期刊在办刊选稿等问题上交流经验,凝聚共识。青年学者围绕论文选题、写作风格、杂志要求等问题,与参会期刊深入交流,增进了期刊与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6月30日上午进行的主论坛二主旨演讲中,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反弹效应还是绿色悖论:来自中国地级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的环保效应分析》。他使用2016-2019年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结合反弹效应和绿色悖论理论,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普及率两个角度评估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尚未引起家庭能源消耗的增加,并对中国能源市场克服“绿色悖论”的制度因素做出积极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原院长陈明生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人工智能发展、生产方式变化与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他指出,共同富裕不仅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更要重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心理安康、情感富足、精神富有、能力发展、人格完满、活动自由、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并介绍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认为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大量积累等,最终会成为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帆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改革:新征程上的新趋向》。他认为,新征程上中国经济具有目标定位从增长到发展、域外关联从追赶到创新、国际环境从宽松到复杂、重点工作从总量到结构四个特征事实,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在更加复杂的约束条件下达成更加多元、更加高远的目标。新征程上我国经济改革具有明确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与新征程的特征事实相契合,经济改革观应强调接续性、精准性、深入性、系统性、平稳性。此外,我国新征程上的经济改革观必然“投射”到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这推动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即以中国经济实践问题为导向,在凸显经济制度、主体行为与发展绩效的互动中深化研究,以此为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更多知识增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建构新时代新型生产关系》。她认为,基于科技产业革命和现实问题,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制度逻辑上要保持“不变”,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同时,要遵循历史演进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在社会主义框架下的改革方法论,有序推进生产关系的渐进改革,顺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属性,并且要准确在新时代把握好“新型”含义,积极推进新时代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生产关系更加积极的转化为新发展动力。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新发展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对外投资持续活跃、投资地区差异较大、投资行业集中度高等特点,具有服务“双循环”、迂回出口、资源获取、分散风险、国际合作的多重目标。资源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产业链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产业链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市场拓展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产业链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景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质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要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适应,要把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和物质富足并列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这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终指向。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张兴祥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以制度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他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四个方面阐释了制度创新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何爱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数字资本价值运动全球化扩张逻辑的空间批判》。她指出,资本生产的价值创造、资本流通的价值实现和资本生产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构成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因,推动了世界市场扩张,也导致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激化。数字资本在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世界生产总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了国际分工体系,加速了数字资本流通,形成了资本的剥夺性积累。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冒佩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生产力源泉、质态跃升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他指出,生产力的源泉包括劳动力和自然力,以及劳动力在利用自然力中所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力,在劳动力发挥作用下,并与劳动力、科学技术力、自然力相结合,成为各种不同的劳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共同跃升,以劳动的技术生产力为核心,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为支撑,以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为前提。促进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广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层次是从生产方式到经济发展一般机制,再到经济运行与发展格局,发展机制是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循环累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一般机制,分析方法是矛盾与主要矛盾分析方法。
该阶段主旨演讲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谢地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忠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破解皮凯蒂困境:宗族文化的经济动力机制》。他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反映宗族文化的效用函数和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上说明了宗族文化对储蓄率和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充当了其影响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齐昊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生产社会化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以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为例》。他指出,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科技创新的层面,也不能停留在新技术、新要素、新生产资料的层面,而必须深入到科技创新所催生的新模式中。当前生产方式的最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融合特色,现有研究对生产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重视不足。他以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为例,从生产机构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两个方面对新的生产力特征进行了解读。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杨思莹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智能制造助推绿色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匹配的视角》。他指出,已有研究证实了工业智能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工业智能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合理的产业结构下,工业智能化转型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对此进行了系列实证检验。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召鹏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价值理论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分析》。他首先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空间属性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空间竞争的概念界定、技术竞争下的空间均衡与失衡、空间竞争的结果、资本空间竞争的成本与空间惯性、资本技术竞争的成本与时间惯性、空间竞争与过度积累的一般分析框架等6个方面,对空间竞争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介绍了空间生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分析。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赵敏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国际资本流动、依附性金融化与去工业化》。她基于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构建了全球资本运动的分析框架,对不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部门的产业资本和金融部门的资本参与全球资本运动的方式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认为发达经济体去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心资本主导的全球产业资本积累危机,金融依附是不发达经济体无法有效利用外部资本的关键因素,因此,简单地限制外部资本流入不能解决去工业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摆脱金融依附。另外,不发达经济体工业化和去工业化都是被动过程,破除这一困境的关键是改变参与全球资本运动的方式。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张广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粮食主产区:内涵界定、政策变迁与演进逻辑》。他从粮食主产区的内涵界定、政策变迁、政策演进逻辑、政策发展进路四个部分对粮食主产区进行系统性阐述。粮食主产区经历了“集中产区”—“调出区域”—“集中产区”与“调出区域”相统一的演进过程,和产销协作政策、综合开发政策、利益协调政策的历史变迁。要促进粮食主产区发展,必须处理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关系。
该阶段主题演讲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丹宁教授主持。
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总结。他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见证了一批批年轻学者的成长,青年学者坚持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方向,始终用学术讲政治,是值得期待的青年一代。
随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管理世界》编辑部副主任李逸飞分别对院长论坛和期刊论坛形成的共识和收获进行了汇报总结。
最后,闭幕式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第四届论坛承办方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并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守英教授手中接过会旗。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