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平
黄卫平
黄卫平
字号:
来源:无  发表日期:2021-04-14   阅读次数:

姓名:黄卫平
系别:国际经济系
职称:教授
办公电话:010-62511102  010-62511066

教育背景
1958.9  - 1968.6   北京景山学校, 小学, 中学.
1978.10 - 1982.7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9  - 1985.7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导师:郭丁教授  硕士论文题目: 战后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关系的新动向.
1985.11 - 1987.5   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专业,获意大利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9 - 2000.1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导师:吴大琨教授  博士论文题目:新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

工作经历
1968.6  - 1978.10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廿八团九连 (国营291农场 ), 农业工人、电工、司务长、文工团员
1985.9  - 1988.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助教, 讲师, 教研室副主任
1988.7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 讲师
1989.12-1993.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教授
1993.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
1988.7 - 1993.9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系主任, 系主任
1989.3 -          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培训中心主任    
1998.3- 2002.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课程
本科: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国际投资, 发展经济学,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世界经济, 西方经济学, 美国经济,商贸谈判技巧, 专业英语,亚太地区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营销
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研究国际营销研究,专业英语
博士研究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WTO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前沿课,
博士后指导:WTO与中国经贸法律框架研究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金融与投资,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中国改革与开放,国际政治经济学

奖励、荣誉称号
大学本科期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三好学生.
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一九九二年被评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一九九一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论文奖.
一九九二年吴大琨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之一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九九三年获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与他人共获).
一九九四年本人参加撰写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朱立南主编)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加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吴大锟主编) 获一等奖.
一九九五年本人参加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 (吴大琨主编)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九九五年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一九九五年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成员
一九九六年本人为副主编<<发展经济学>>(陶文达教授主编)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000年 对外经贸部优秀成果三等奖《走向全球化》,与人共获
二00六年 北京市名师奖
二00六年 北京市社科优秀奖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一.国外(境外)发表:
1."中苏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意) 共和国报, 1987年1月9日.
2."毛泽东思想分期研究"(意文)收入论文集<<毛之后:从政治到历史>>,意大利利乌蒂尼出版社,1988年9月.
3."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意) 地区政策杂志,1990年3月第1期(季刊).(英、意文)
4."未来仰仗于中国" (意)亚洲信息,第31页, 1993年5月.(英、意文)
5."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制度结构" 韩国庆熙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英文)
6."竞争中的合作 - 深化开放之路"(台) 中国时报,1995年4月底日,第九版.
7."亚洲经济的比较市场利益"(加) 营销与发展论文集,ISMD,1995年6月.(英文)
8."中国经济转型与架构调整”(港)广角镜,1998年第三期(合作)
9."中国经贸最新形势”(港)广角镜,1998年第三期(合作)
10.“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港)香港经济时报,1998年3月4日(合作)
11."回归积极不干预抗炒家”(港)香港经济时报,1998年8月29日(合作)        
12.“香港经济前景”(港)广角镜,1998年第九期
13.“人民币应否贬值”(南)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分析>>杂志,1998年7-9月号,(英文)
14.“WTO:中国低谷切入之利弊” (港)广角镜,1999年第7期
15.“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探讨”(港)广角镜,1999年8期(合作)
16.“中国经改,以富民为手段”(港)香港经济日报,1999年8月14日,A20(合作)
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澳门)欧洲研究所,网页,(英文)1999年8月
18.“国有企业何时才能摆脱困境”(港)广角镜,1999年12期(合作)
19.“中国股市中长期难看好”(港)香港经济日报,1999年12月2日(合作)
20.“Zewnetrzne uwarunkowania rozwoju gospodarczego Chin w latach dziewiecdziesiatych”(Polish) P95-133, Chiny, Instytutn Studiow Poliskiej  Akademii Nauk, Warszawa, 2002
21.“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不确定性”《投资中国》(台)2002年9月12日
22.“均衡抑或失衡”(合作)香港《信报》月刊,2003年3月号
23.“中美彩电抗争的机会”(合作)香港《凤凰周刊》2004年14期,2004年5月15日
24.APEC`s Progresses and China`s Future Participation, [The Emerging Chinese Century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De Frede Edition, 2004,Napoli, Italy
25.“两岸金融市场的合作与展望”  现代中国事情 (日本大学刊物,日文)2006,1-2
26.“Early Harvestof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with Justina Yung, [Economic Partnership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by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ihon University, July, 31, 2006
       
二.国内发表:
1."试论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转移问题" (与人合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年12月第六期 (双月刊).
2."深圳经济特区调查" (与人合作) 调查与研究,1984年5月.
3."中外合资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4月第一期.
4."如何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滞涨现像" 函授学习, 1985年5月第一期(季刊).
5."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由来与发展" 日本问题资料, 1986年1月.
6."日本的老年哥伦比亚计划" 中国老年, (与人合作) 1988年2月.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函授学习, 1988年4月, 第二期 (双月刊).
8."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战略浅析",收入吴大琨主编<<论太平洋经济>>论文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88年9月.
9."发展经济学的方方面面" 综合研究, 1988年12月, 第四期(季刊).
10."出口贸易的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12月第四期 (季刊).
11."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9年2月第一期 (用卫一平笔名).
12."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9年4月第二期 (用石平笔名).
13."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89年4月 第一期 (季刊).
14."国际市场纵横谈" 现代企业导刊, 1989年5月第五期.
15."对我国外债问题的探讨" 外汇市场, 1990年4月第二期.
16."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 教学与研究, 1990年1月第二期 (双月刊).
17."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收入许征帆主编 <<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
18."我国外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0年12月第六期 (季刊).
19."当代南北经济关系探讨" 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12月第四期(季刊).
20."90年代美国国际金融地位探讨" 美国研究, 1992年3月第一期.(季刊).
21."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 教学与研究, 1992年4月第二期.(双月刊).
22."经科教与经济管理", 光明日报, 1992年8月5日第 3版.
23."实行股票交易的若干条件" 中国软科学, 1992年4月第四期.
24."经济发展与南北关系" 教学与研究, 1992年8月第四期.
25."加入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的对策" 国务院研究室,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6月.
26."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地位若干思考" 经贸导刊,1993年4月第一期.
27."韩国外向型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东北亚论坛, 1993年1月第一期.
28."加速外贸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 与人合写, 收于论文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
29."墨西哥与韩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与人合写, 拉丁美洲研究, 1993年第三期.
30."论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成功的历史原因" 与人合写, 东北亚论坛,1993年第四期.
31."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国际经济关系论文集, 审计出版社,1995年8月.
32."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的原因" 经济参考报, 1995年11月28日
33."信息高速公路与我国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 1995年12月20日
34."关键要调整我国的关税结构",中国物资报, 1995年12月3日
35."项目评估的EM法", 经济参考报, 1996年3月4日
36."中国储蓄高速增长分析",中国城乡金融报, 1996年9月16日
37."通货膨胀条件下储蓄何缘高速增长"中国金融时报, 1996年9月13日
38."信息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39."国际资本流动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报, 第三版1997年4月15日        
40. 中华工商时报专栏:美国人寿保险, 刊出29 期文章,如" 寿险兼顾保障和收益”“寿险的税收优惠”“定期寿险适宜短期需要”“可调整寿险`可调整`”“两全寿险有保障、储蓄功能”“定期附加险提高保障力度”“团体险为谁服务”“流行美国的401K”,等
41.“从东亚金融风潮谈人民币汇率”经济参考,1997年12月23日
42.“关于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若干思考”「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43.“人民币不存在贬值的理由”中国证券报,1998年1月23日
44.“中国对外贸易深化改革的若干探讨”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一期
45.“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贸改革深化”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与人合作)
46.“经济发展理论内在逻辑体系初探”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四期(与人合作)
47.“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究竟何在”东亚经贸新闻,1998年4月20日
48.“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管理,1998年第四期 (合作)
49.“巨型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新影响”经济与信息,1998年第六期
50.“愿香港经济之树常青”经济日报,1998年6月21日
51.“东亚金融风波与人民币汇率”,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6日
52.“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中的美国经济走势”开放导报,1998年12期
53.“纸业反倾销初胜后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1999年第一期
54.“低谷中切入,竞争中成长”-中国加入WTO,中国机电进出口信息,1999年7月号
55."让老百姓成为有产者"财经时报,1999年8月15日,第七版(合著)
56.“WTO:低谷切入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9期
57.“点评西雅图”财经时报,1999年12月4日,第四版
58、“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国市场经济报,1999年4月24日,第二版
59、“国有企业改革:面对21世纪的思索”,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
60、“探寻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策,2000年第三期
61、“世界经济:面对21世纪的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三期
62、“中国股市重任在肩”证券时报,2000年5月28日,第12版
63、“新经济中的美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6月9日,第7版
64、“美国经济地位与软着陆的可能性探讨”,美国研究,2000年第二期
65、“中国股市的回顾与前景探讨”长春日报,2000年7月21日
66、“关于北京市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的建议”北京专家顾问团简报,第14期,2000年8月12日
67、“美国新经济及其软着陆可能性探讨”经济经纬,2000年第五期
68、“经济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8日,第三版
69、“创造契机提升竞争力”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4日
70、“中欧经济关系:面向21世纪的回顾与展望”收入薛君度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欧关系,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P145
71、为朱文晖著《改变世界》作序言“全球化中的美国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72、“"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认定是关键”,经济日报,2000年12月31日
73、“中国经济景气2001年的趋势”,中国经营报,2001年1月23日
74、“大并购与大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10日,第三版
75、“动植物检疫:贸易壁垒新利器”中国信息报,2001年2月15日
76、“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一),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三期(合作)
77、“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二)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四期(合作)
78、“从日本限制农产品进口看WTO规则”经济日报,2001年4月26日,第7版
79、“应诉,中国企业为什么屡陷被动”经济日报,2001年5月24日,第7版
80、“国际贸易中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壁垒含义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合作)
81、“跨国公司:优劣势和本地化 - 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科技日报,2001年6月17日,6版
82、“有志者事竞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5月12日第三版
83、“反倾销的反思:中国企业可以做得更好”经济日报,2001年6月21日,第7版
84、“国际经济关系与秩序:进入21世纪的思索”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85、“在全球化中找寻适宜的位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6月9日,第三版
86、“警惕‘单边报复’条款对我国企业的伤害”经济日报,2001年7月19日
87、“关注贸易与环境交叉争议的新现象”经济日报,2001年8月9日
88、“前瞻WTO”经济日报,2001年8月11日
8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0、“国际贸易中产品标准制定的争议”经济日报,2001年8月30日,第7版
91、“房地产应与经济发展匹配”中国地产市场,2001年第9期
92、“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思考”经济日报,2001年10月11日
93、“入世,什么人才最紧缺”北京日报,2001年10月29日,第16版
94、“入世,向与业绩有关的出口补贴亮红灯”经济日报,2001年11月8日
95、“入世,中国可以做得更好”《直面WTO》P85,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96、“入世,企业面临十大险关”《直面WTO》P93,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97、“入世与保护国内市场-不当补贴将被亮起红灯”经济日报,2001年11月29日
98、“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二期
99、“中国股市震荡的理论思考”商业周刊(中文版),2002年第五期
100、“在发展中孕育结构变革—关于香港经济的思考”经济日报,2002年7月17、24日联载
101、“小考之后,细说喜忧”(合作)中国经营报,2002年11月4日,第5版热点三人行专栏。
102、“东亚国家外部均衡的特征与金融自由化”(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
103、“冲突与趋同:世界贸易组织法在欧盟的适用”(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5
104、“市场开放,不会摧垮国内的商业 ”经济日报,2003年4月8日
105、“中国彩电 出口气势不能就这样被遏制”(合作)经济日报,2003年5月27日
106、“美国公司介入彩电反倾销诉讼 中国彩电有多少筹码”经济日报,2003年6月3日
107、“中美彩电案初裁三种可能结果分析”(合作)经济日报,2003年6月17日
108、“非典下中国经济的确定与不确定性”收《SARS警示录》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109、“香港服务业面临新的转机”国际商报,2003年7月2、3日连载,第一版
110、“中国经济在非典(SARS)冲击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经济界,2003年第4期
111、“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金融时报,2003年7月28日
112、“零售业:预言后的预言”时代经贸,2003年7月(创刊号)
113、“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外部环境的困惑”《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14、“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9月
115、“跨入新世纪的世界贸易”求是杂志,2003年11月1日,2003年第21期,总第370期
116、“非典条件下中国经济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收入《非典与公共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7、“日系跨国公司调整分析”计算机世界,2004年3月1日,A24
118、“世界经济”,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19、“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同上。
120、“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美国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合作)(全文收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五期)
121、“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指导”铜陵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
122、“未来中国:增量贡献的黄金十年”,时代经贸,2004年9月
123、“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经纬,2004年第六期,P1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05,1)
124、“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11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F8,2005,1)
125、“经济全球化下的中韩经贸合作”中韩21世纪学术论坛,论文集,P53 2004年5月
126、“CEPA香港真相-紧密经贸关系的背后”中国工商,2004年2月 P94
127、“企业诚信从企业家守信开始”经济日报,2005年1月22日
128、“企业的社会大责任”经济日报,2005年2月22日
129、“中日经济合作尚有巨大空间”经济日报,2005年5月12日
130、“困境与突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评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合写)2005年第五期
131、“乱云飞渡企业更需从容”经济日报,2005年6月7日
132、“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收入马凯主编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
133、“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正当时”   时代经贸 2006,1
134、“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及化解路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06,8)
135、“产业内贸易指标评述”  财贸经济 2006,4  
136、“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化工管理,2006,4, p45-46
137、“A Review of Commercial Diplomacy in Sino-Americ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Olive Wang,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第一卷第一期
138、“以汇率改革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黄卫平 丁 凯,前线 2006,第五期,P35
139、“务实开发新的产品 准确把握市场趋势” 经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140、“中小企业怎样走出“品牌悖论”经济日报,2005年4月5日
141、“脚踏实地拓展市场 ”经济日报, 2006年12月06日
142、“把优势资源整合到位”经济日报,2006/12/19
143、“越南外资政策的变化及对越投资建议”,当代亚太,2007年第4期

著作(含译著):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与人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11月.
2.<<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 吴大琨 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之一),时事出版社, 1988年11月.
3.<< 发展经济学 >>(大纲) 陶文达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
4.<<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要略 >> (与人合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5.<< 当代资本主义: 结构,特征,走向 >> 吴大琨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2月.
6.<<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概论 >> 陶文达 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7.<< 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 方生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11月.
8.<< 借债,用债, 还债 >> (与人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
9.<< 发展经济学 >> 陶文达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6月.
10.<< 国际经济关系 >> 郭丁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11.<< 关贸总协定与企业应变指南 >> 黄达, 杜厚文主编,(本人为常务副主编 ),金融出版社, 1993年3月.
12.<< 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 朱立南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13.<< 国际贸易教程 >>( 与人合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
14.<< 世界经济学 >> 杜厚文 朱立南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
15.<< 关贸总协定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 本人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
16.<< 国际通行投资分析 >> 本人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6月.
17.<<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 陶文达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 1995年10月.
18.<< 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论文集)与宋立刚共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8.<< 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3月
19.<< 亚太经济中的龙>>, 本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
20.<< 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1.《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考试考前辅导》(国际经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2. 《外贸、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论文集)与宋立刚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3、《走向全球化》,与朱文晖共同著作,法律出版社,2000年2月
24、《审计干部经济知识读本》李金华主编,本人参加编写,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6月
25、《国际经济学学习指导》本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6、《十字路口上的世界》本人参写作一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27、《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28、《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与彭刚教授共同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29、《中国经济发展》与彭刚教授等共同完成,本人为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0、《国际经济学教程》与彭刚教授共同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辞书:
1.参加<<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 :世界经济卷>>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5月, 马洪 主编.
2.参加<< 经济学科辞典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
3.参加<< 社会,经济知识全书:世界经济卷>>撰稿,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8月, 马洪 主编.
4.参加<<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续):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卷 >>撰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年5月, 马洪 主编.

译著:
1.<< 短缺经济学 >> (匈)亚诺什.科尔内, (与人和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6年3月.
2.<< 和谐与突进增长 >> (匈)亚诺什.科尔内, (与人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年3月.
3.<< 经济学 >> (美) 保罗.萨缪尔逊, ( 与人合译 ), 发展出版社, 1993年4月.
4."对孙子兵法中战国时期两个论述细节答考证"(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年第二期.
5.<< 发展经济学 >> (美) 马.吉利斯等 ( 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第四版)
6.<< 地区经济学家手册 >>, 国际货币基金 ( 与人合译) 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
7.<<经济发展>> (美) 迈.托达罗 (与人合译)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1月,(第六版)
8.<<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 (美) (合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9.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美)保罗.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校译金融分册)
10.《东亚的复苏与超越》世界银行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校译)
11、<<发展经济学>> (美) 马.吉利斯等 ( 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第五版)

书评:
1."一本论述和比较日美经济发展的新书" 日本问题, 1986年8月第四期 (双月刊).
2."总结过去, 开创未来-「发展经济学」第四版评介”经济参考,第7版 1997年5月5日
3、“总结过去导引未来”台湾《工商时报》2002年7月14日第11版

课题项目:
主持的科研课题:                    
1.与宋立刚共同主持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模式比较,1988 - 1990年(已完成).
2.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外债问题研究,1989 -1990年 (已完成).
3.与宋新宁共同主持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政治学研究,1991 - 1993年.
4.主持国家教委国际问题研究基金项目:拉丁美洲国家外债问题研究1992 - 1995年.
5.与宋立刚等共同主持福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贸易自由化研究,1995 - 2000年;
6.主持北京市项目:北京市外资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996 -2000年;
7.与杜厚文教授共同主持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洲经济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项目,已完成)1998-1999
8.与杜厚文教授共同主持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洲货币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项目,已完成)1999-2000
9.世界银行资助财政部项目:中国汇率机制研究,2000,3-6月
10、国家教育部项目:21世纪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2000年7月(与南开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共同主持,已完成)
11、国家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欧经贸体制框架研究(与彭刚教授共同主持),2001年1月(正在进行)
12、宁波模式研究,2001-2002,(完成)
13、商务部项目:非典滞后与长远影响对策研究,2003年6月(已完成)
14、商务部项目:关于后过渡时期如何依据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国情,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2003年8月(已经完成)
1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3年8月(JCY2004D14,已经完成)
16、教育部重大社科攻关项目: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研究,04JDH0012,首席专家,2004年12月

参加的科研课题:
1.参加郭丁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关系学,1988 - 1990年 (已完成).
2.参加吴大琨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研究,1989 - 1991年 (已完成).
3.参加方生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1988 - 1991年 (已完成).
4.参加朱立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1991 -1993年.
5.参加吴大琨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国际问题研究基金项目: 亚太经济发展格局, 1993 -1995.(已完成)
6.参加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在华外资银行调查研究, 1997 -1998 (已完成)
7.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盟经济货币联盟研究, 1998-1999 (已完成)
8、波兰社会科学院项目:转轨经济中的中国,2000-2002年(已完成)

其他成果:作为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或成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优秀评估、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社科项目评估:

合格评估:
         中国金融学院、西安统计学院、南京经济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河南财经学院、
         黑龙江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湖南商学院
随机及水平评估:
         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贸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商业大学
       
优秀评估: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基地评估: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评估
         以及教育部跨世纪培养计划人才的评审
项目评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社科重点项目
         教育部回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
培训工作:
         国家审计署、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交部、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市、各经
         济技术开发区等从事经济管理、WTO方面的培训

国外参加学术活动经历:
1、1985.11 - 1987.5   意大利经济发展学院, 进修交流、留学
2、1986.11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参加国际毛泽东思想研讨会, 提供论文:毛泽东思想分期研究, 该论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
3、1989.10 - 1989.12  意大利东方大学客座教授, 讲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4、1990.10 - 1990.11  参加国家教委经济考察团赴美国考察大学经济学教学情况        
5、1992.3 -1992.4     美国亚特兰大, 参加国际研究学会第三十三届年会, 提交论文: 东北亚地区中国南朝鲜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6、1993.4 - 1993.5   意大利东方大学讲学:中国对外开放和税制.
7、1993.9 - 1994.9   美国斯坦福大学, 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合作研究: 美国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8、1993.11  韩国庆熙大学, 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中日韩合作前景.
9、1994.1   国家教委第二次经济学家赴美考察团访问
10、1994.12 访问以色列, 意大利和法国.
11、1995.1-1995.6  美国迪根森学院讲学:世界经济中的东亚与中国.
12、1995.3  美国黎巴嫩山谷学院, 参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
13、1996.3  意大利那不勒斯EU-APEC经济合作研讨会:中欧经济合作
14、1996.4  香港理工科大学及浸会大学访问,演讲:中国经济发展
15、1996.9  美国纽约中国留美金融学会第三届年会:中国经济走势
16、1996.9  美国丹佛大学访问讲学:MNC in China
17、1996.11-12  新加坡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发言:中国基金走势
18、1997.5  台北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评议:墨西哥金融危机
19、1997.6  香港美国信安保险公司项目咨询:中国的寿险开放        
20、1998.1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中加大学工业合作政府项目评估
21、1998.2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术演讲:东亚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
22、1998.4  美国西雅图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大会发言:AMF与中国
23、1998.4  澳门欧洲研究所,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学术评议人
24、1998.7  香港理工大学学术访问,讲学: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25、1998.10 丹麦罗斯德尔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主旨演讲:东亚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26、1999.1-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学术访问,奥巴尼校区演讲:中国经济发展
27、1999.5  澳门欧洲研究所,国际贸易国际研讨会,做大会发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 1978-1998      
29、1999.7-8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中国对外开放与市场分析
30、1999.11  菲律宾马尼拉PECC第十三届全会,做大会发言:人民币汇率走势
31、1999.11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WTO与中国经济发展
32、1999.11  香港岭南大学,中美经济关系第三次研讨会,大会发言
33、2000年1月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中国的网络经济
34、2000年3-4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讲学:中国经济发展与WTO
35、2000年4-5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UCLA、 联储系统、IMF、世界银行问
36、2000年8-9月 瑞士日内瓦WTO、WIPO、ITU总部,教育部高级研讨代表团
37、2000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学术访问,演讲:中国货币政策变化
38、2000年12月   香港经济学学会年会,演讲题目:人民币汇率:1997-1998
39、2001年2月    菲律宾,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参加Dams and Development 研讨会
40、2001年2月    丹麦阿尔堡大学参加国际研讨会:WTO与市场社会主义
41、2001年5月2-7日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策研究中心中-欧-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主旨发言:中欧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42、2001年10月   日本札幌学院大学:日中经济国际研讨会
43、2001年11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国市场结构分析与入世后中国经济法律法规的变化
44、2002年1月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项目合作研究
45、2002年6月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邹致庄教授从教纪念),作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发言
46、2002年8月    香港理工大学MPA培训:中国经贸体制与经济法规
47、2002年11月   香港:博士候选人课程讲述:中国经济发展
48、2002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研究生课程:中国入世与经济发展
49、2002年12月   台湾致理学院、欧亚基金会:两岸入世一周年经贸关系研讨会
50、2003年2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国商贸强力培训项目
51、2003年3月    APEC培训项目:中美经济关系对APEC的作用与影响(香港)
52、2003年7月    泰国:PECC金融论坛,做第二分会的评论人
53、2003年8月    马来西亚:应邀参加首届东亚大会,做评论人
54、2003年9月    文莱:PECC全委会,在金融论坛、贸易论坛做主要发言
55、2003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学术访问,商讨合作
56、2004年2月7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研讨会:适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57、2004年4月5日 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障跨国高等教育质量指导准则》会议
58、2004年5月    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输港人材计划:指导研究生论文,全校公开讲座
59、2004年7月9日 香港理工大学、美国Dickinson College演讲:WTO与中国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60、2004年10月   台湾致理学院、中华欧亚基金会: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
61、2004年11月   香港理工大学:商务谈判理论与策略
62、2004年12月8日 意大利菲德里克二世大学讲座:当前中国经济的变化
63、2005年1月    法国巴黎,UNESCO“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制定
64、2005年7月    香港理工大学教课,PhD指导
65、2005年8月    香港理工大学PhD论文指导
66、2005年9月    韩国首尔,PECC年会
67、2005年11月   台湾致理学院参加两岸经贸研讨会,做两岸金融合作主旨发言。
68、2005年11月   日本日本大学,参加国际经济关系国际会议,做中日美经济关系主旨演讲
69、2005年12月   美国华盛顿参加中美日三国经济关系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70、2006年2月    捷克、波兰学术访问,参加欧盟市场学学会年会
71、2006年3月    香港参加理工大学CBC与德国图宾根大学学术会议,做中国经济主旨发言
72、2006年4月    英国伦敦皇家科学院学术研讨会,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做中国经济关系主旨发言
73、2006年5月    意大利那不勒斯,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学术会议,中欧经济关系主旨发言
74、2006年6月    香港国情教育,做主旨演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75、2006年6月    香港参加CEPA三周年大会
76、2006年7月    日本东京中日学者对话会,做产业结构主旨发言
77、2006年7月    澳门国情教育,做主旨演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78、2006年10月   欧盟项目考察,法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意大利、希腊
79、2006年11月   台湾致理学院参加两岸经贸研讨会,做两岸经贸合作主旨发言
80、2006年12月   美国华盛顿,CSIS参加中、美、日经贸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81、2007年1月3日 香港理工大学CBC参加国际研讨会,做主体发言。
82、2007年6月2日 香港教育统筹局,国情教育: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职务
1998-2003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1998-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          委员
1999- 2002         教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1999.9-2002.2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委员
20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国际片)  委员              
2000.6-           贵州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1999.7-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1999.12-2003.1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1999.12-2001.1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2002.6-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6.5-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                    委员          
1988.10 -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1990.5 -           中华西方经济学说研究会                    理事
1995.5 -           中国欧洲联盟研究会                        理事
1996.3 -           北京经济学总会                            理事
1998.5-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1998.7-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                          理事
2000.1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常务理事
2000.7-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理事
1989.10 -          意大利东方大学                        客座教授
1993.4 -           江苏亚欧区域经济研究所              特邀研究员
1995.1 -5          美国迪根森学院                        客座教授
1996 -             河南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
1997-             南京经济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中国金融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南京审计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             黑龙江商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燕山大学                              兼职教授
1999-             贵州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
2004-             河北经贸大学                          兼职教授
2000-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                  客座教授
2006-              云南财经大学                          兼职教授
2006-              武警四川指挥学院                      兼职教授
1996 -1998         亚洲银行项目                          中国顾问  
1997 - 2002        北京市政府顾问团                          顾问              
1997 -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评审委员会            中方评委
1997 -             中国学术季刊                             评审
1997.4             美国丹佛大学商学院职称晋升委员会      海外评委
1993.9 -           美国罗兰集团公司                      金融顾问
1995.6 -          中网信息公司                          总裁顾问
1996.10-1997.11   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北京代表处            顾问
1995.9 -           PECC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委员会                委员
2001.11-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国际顾问组    成员
2006-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            委员


姓名:黄卫平
系别:国际经济系
职称:教授
办公电话:010-62511102  010-62511066

教育背景
1958.9  - 1968.6   北京景山学校, 小学, 中学.
1978.10 - 1982.7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9  - 1985.7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导师:郭丁教授  硕士论文题目: 战后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关系的新动向.
1985.11 - 1987.5   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专业,获意大利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9 - 2000.1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导师:吴大琨教授  博士论文题目:新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

工作经历
1968.6  - 1978.10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廿八团九连 (国营291农场 ), 农业工人、电工、司务长、文工团员
1985.9  - 1988.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助教, 讲师, 教研室副主任
1988.7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 讲师
1989.12-1993.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教授
1993.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
1988.7 - 1993.9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系主任, 系主任
1989.3 -          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培训中心主任    
1998.3- 2002.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课程
本科: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国际投资, 发展经济学,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世界经济, 西方经济学, 美国经济,商贸谈判技巧, 专业英语,亚太地区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营销
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研究国际营销研究,专业英语
博士研究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WTO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前沿课,
博士后指导:WTO与中国经贸法律框架研究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金融与投资,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中国改革与开放,国际政治经济学

奖励、荣誉称号
大学本科期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三好学生.
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一九九二年被评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一九九一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论文奖.
一九九二年吴大琨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之一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九九三年获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与他人共获).
一九九四年本人参加撰写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朱立南主编)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加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吴大锟主编) 获一等奖.
一九九五年本人参加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 (吴大琨主编)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九九五年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一九九五年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成员
一九九六年本人为副主编<<发展经济学>>(陶文达教授主编)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000年 对外经贸部优秀成果三等奖《走向全球化》,与人共获
二00六年 北京市名师奖
二00六年 北京市社科优秀奖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一.国外(境外)发表:
1."中苏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意) 共和国报, 1987年1月9日.
2."毛泽东思想分期研究"(意文)收入论文集<<毛之后:从政治到历史>>,意大利利乌蒂尼出版社,1988年9月.
3."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意) 地区政策杂志,1990年3月第1期(季刊).(英、意文)
4."未来仰仗于中国" (意)亚洲信息,第31页, 1993年5月.(英、意文)
5."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制度结构" 韩国庆熙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英文)
6."竞争中的合作 - 深化开放之路"(台) 中国时报,1995年4月底日,第九版.
7."亚洲经济的比较市场利益"(加) 营销与发展论文集,ISMD,1995年6月.(英文)
8."中国经济转型与架构调整”(港)广角镜,1998年第三期(合作)
9."中国经贸最新形势”(港)广角镜,1998年第三期(合作)
10.“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港)香港经济时报,1998年3月4日(合作)
11."回归积极不干预抗炒家”(港)香港经济时报,1998年8月29日(合作)        
12.“香港经济前景”(港)广角镜,1998年第九期
13.“人民币应否贬值”(南)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分析>>杂志,1998年7-9月号,(英文)
14.“WTO:中国低谷切入之利弊” (港)广角镜,1999年第7期
15.“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探讨”(港)广角镜,1999年8期(合作)
16.“中国经改,以富民为手段”(港)香港经济日报,1999年8月14日,A20(合作)
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澳门)欧洲研究所,网页,(英文)1999年8月
18.“国有企业何时才能摆脱困境”(港)广角镜,1999年12期(合作)
19.“中国股市中长期难看好”(港)香港经济日报,1999年12月2日(合作)
20.“Zewnetrzne uwarunkowania rozwoju gospodarczego Chin w latach dziewiecdziesiatych”(Polish) P95-133, Chiny, Instytutn Studiow Poliskiej  Akademii Nauk, Warszawa, 2002
21.“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不确定性”《投资中国》(台)2002年9月12日
22.“均衡抑或失衡”(合作)香港《信报》月刊,2003年3月号
23.“中美彩电抗争的机会”(合作)香港《凤凰周刊》2004年14期,2004年5月15日
24.APEC`s Progresses and China`s Future Participation, [The Emerging Chinese Century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De Frede Edition, 2004,Napoli, Italy
25.“两岸金融市场的合作与展望”  现代中国事情 (日本大学刊物,日文)2006,1-2
26.“Early Harvestof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with Justina Yung, [Economic Partnership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by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ihon University, July, 31, 2006
       
二.国内发表:
1."试论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转移问题" (与人合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年12月第六期 (双月刊).
2."深圳经济特区调查" (与人合作) 调查与研究,1984年5月.
3."中外合资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4月第一期.
4."如何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滞涨现像" 函授学习, 1985年5月第一期(季刊).
5."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由来与发展" 日本问题资料, 1986年1月.
6."日本的老年哥伦比亚计划" 中国老年, (与人合作) 1988年2月.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函授学习, 1988年4月, 第二期 (双月刊).
8."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战略浅析",收入吴大琨主编<<论太平洋经济>>论文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88年9月.
9."发展经济学的方方面面" 综合研究, 1988年12月, 第四期(季刊).
10."出口贸易的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12月第四期 (季刊).
11."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9年2月第一期 (用卫一平笔名).
12."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9年4月第二期 (用石平笔名).
13."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89年4月 第一期 (季刊).
14."国际市场纵横谈" 现代企业导刊, 1989年5月第五期.
15."对我国外债问题的探讨" 外汇市场, 1990年4月第二期.
16."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 教学与研究, 1990年1月第二期 (双月刊).
17."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收入许征帆主编 <<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
18."我国外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0年12月第六期 (季刊).
19."当代南北经济关系探讨" 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12月第四期(季刊).
20."90年代美国国际金融地位探讨" 美国研究, 1992年3月第一期.(季刊).
21."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 教学与研究, 1992年4月第二期.(双月刊).
22."经科教与经济管理", 光明日报, 1992年8月5日第 3版.
23."实行股票交易的若干条件" 中国软科学, 1992年4月第四期.
24."经济发展与南北关系" 教学与研究, 1992年8月第四期.
25."加入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的对策" 国务院研究室,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6月.
26."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地位若干思考" 经贸导刊,1993年4月第一期.
27."韩国外向型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东北亚论坛, 1993年1月第一期.
28."加速外贸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 与人合写, 收于论文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
29."墨西哥与韩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与人合写, 拉丁美洲研究, 1993年第三期.
30."论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成功的历史原因" 与人合写, 东北亚论坛,1993年第四期.
31."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国际经济关系论文集, 审计出版社,1995年8月.
32."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的原因" 经济参考报, 1995年11月28日
33."信息高速公路与我国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 1995年12月20日
34."关键要调整我国的关税结构",中国物资报, 1995年12月3日
35."项目评估的EM法", 经济参考报, 1996年3月4日
36."中国储蓄高速增长分析",中国城乡金融报, 1996年9月16日
37."通货膨胀条件下储蓄何缘高速增长"中国金融时报, 1996年9月13日
38."信息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39."国际资本流动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报, 第三版1997年4月15日        
40. 中华工商时报专栏:美国人寿保险, 刊出29 期文章,如" 寿险兼顾保障和收益”“寿险的税收优惠”“定期寿险适宜短期需要”“可调整寿险`可调整`”“两全寿险有保障、储蓄功能”“定期附加险提高保障力度”“团体险为谁服务”“流行美国的401K”,等
41.“从东亚金融风潮谈人民币汇率”经济参考,1997年12月23日
42.“关于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若干思考”「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43.“人民币不存在贬值的理由”中国证券报,1998年1月23日
44.“中国对外贸易深化改革的若干探讨”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一期
45.“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贸改革深化”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与人合作)
46.“经济发展理论内在逻辑体系初探”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四期(与人合作)
47.“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究竟何在”东亚经贸新闻,1998年4月20日
48.“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管理,1998年第四期 (合作)
49.“巨型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新影响”经济与信息,1998年第六期
50.“愿香港经济之树常青”经济日报,1998年6月21日
51.“东亚金融风波与人民币汇率”,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6日
52.“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中的美国经济走势”开放导报,1998年12期
53.“纸业反倾销初胜后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1999年第一期
54.“低谷中切入,竞争中成长”-中国加入WTO,中国机电进出口信息,1999年7月号
55."让老百姓成为有产者"财经时报,1999年8月15日,第七版(合著)
56.“WTO:低谷切入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9期
57.“点评西雅图”财经时报,1999年12月4日,第四版
58、“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国市场经济报,1999年4月24日,第二版
59、“国有企业改革:面对21世纪的思索”,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
60、“探寻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策,2000年第三期
61、“世界经济:面对21世纪的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三期
62、“中国股市重任在肩”证券时报,2000年5月28日,第12版
63、“新经济中的美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6月9日,第7版
64、“美国经济地位与软着陆的可能性探讨”,美国研究,2000年第二期
65、“中国股市的回顾与前景探讨”长春日报,2000年7月21日
66、“关于北京市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的建议”北京专家顾问团简报,第14期,2000年8月12日
67、“美国新经济及其软着陆可能性探讨”经济经纬,2000年第五期
68、“经济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8日,第三版
69、“创造契机提升竞争力”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4日
70、“中欧经济关系:面向21世纪的回顾与展望”收入薛君度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欧关系,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P145
71、为朱文晖著《改变世界》作序言“全球化中的美国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72、“"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认定是关键”,经济日报,2000年12月31日
73、“中国经济景气2001年的趋势”,中国经营报,2001年1月23日
74、“大并购与大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10日,第三版
75、“动植物检疫:贸易壁垒新利器”中国信息报,2001年2月15日
76、“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一),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三期(合作)
77、“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二)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四期(合作)
78、“从日本限制农产品进口看WTO规则”经济日报,2001年4月26日,第7版
79、“应诉,中国企业为什么屡陷被动”经济日报,2001年5月24日,第7版
80、“国际贸易中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壁垒含义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合作)
81、“跨国公司:优劣势和本地化 - 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科技日报,2001年6月17日,6版
82、“有志者事竞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5月12日第三版
83、“反倾销的反思:中国企业可以做得更好”经济日报,2001年6月21日,第7版
84、“国际经济关系与秩序:进入21世纪的思索”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85、“在全球化中找寻适宜的位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6月9日,第三版
86、“警惕‘单边报复’条款对我国企业的伤害”经济日报,2001年7月19日
87、“关注贸易与环境交叉争议的新现象”经济日报,2001年8月9日
88、“前瞻WTO”经济日报,2001年8月11日
8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0、“国际贸易中产品标准制定的争议”经济日报,2001年8月30日,第7版
91、“房地产应与经济发展匹配”中国地产市场,2001年第9期
92、“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思考”经济日报,2001年10月11日
93、“入世,什么人才最紧缺”北京日报,2001年10月29日,第16版
94、“入世,向与业绩有关的出口补贴亮红灯”经济日报,2001年11月8日
95、“入世,中国可以做得更好”《直面WTO》P85,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96、“入世,企业面临十大险关”《直面WTO》P93,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97、“入世与保护国内市场-不当补贴将被亮起红灯”经济日报,2001年11月29日
98、“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二期
99、“中国股市震荡的理论思考”商业周刊(中文版),2002年第五期
100、“在发展中孕育结构变革—关于香港经济的思考”经济日报,2002年7月17、24日联载
101、“小考之后,细说喜忧”(合作)中国经营报,2002年11月4日,第5版热点三人行专栏。
102、“东亚国家外部均衡的特征与金融自由化”(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
103、“冲突与趋同:世界贸易组织法在欧盟的适用”(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5
104、“市场开放,不会摧垮国内的商业 ”经济日报,2003年4月8日
105、“中国彩电 出口气势不能就这样被遏制”(合作)经济日报,2003年5月27日
106、“美国公司介入彩电反倾销诉讼 中国彩电有多少筹码”经济日报,2003年6月3日
107、“中美彩电案初裁三种可能结果分析”(合作)经济日报,2003年6月17日
108、“非典下中国经济的确定与不确定性”收《SARS警示录》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109、“香港服务业面临新的转机”国际商报,2003年7月2、3日连载,第一版
110、“中国经济在非典(SARS)冲击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经济界,2003年第4期
111、“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金融时报,2003年7月28日
112、“零售业:预言后的预言”时代经贸,2003年7月(创刊号)
113、“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外部环境的困惑”《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14、“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9月
115、“跨入新世纪的世界贸易”求是杂志,2003年11月1日,2003年第21期,总第370期
116、“非典条件下中国经济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收入《非典与公共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7、“日系跨国公司调整分析”计算机世界,2004年3月1日,A24
118、“世界经济”,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19、“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同上。
120、“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美国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合作)(全文收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五期)
121、“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指导”铜陵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
122、“未来中国:增量贡献的黄金十年”,时代经贸,2004年9月
123、“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经纬,2004年第六期,P1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05,1)
124、“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11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F8,2005,1)
125、“经济全球化下的中韩经贸合作”中韩21世纪学术论坛,论文集,P53 2004年5月
126、“CEPA香港真相-紧密经贸关系的背后”中国工商,2004年2月 P94
127、“企业诚信从企业家守信开始”经济日报,2005年1月22日
128、“企业的社会大责任”经济日报,2005年2月22日
129、“中日经济合作尚有巨大空间”经济日报,2005年5月12日
130、“困境与突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评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合写)2005年第五期
131、“乱云飞渡企业更需从容”经济日报,2005年6月7日
132、“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收入马凯主编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
133、“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正当时”   时代经贸 2006,1
134、“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及化解路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06,8)
135、“产业内贸易指标评述”  财贸经济 2006,4  
136、“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化工管理,2006,4, p45-46
137、“A Review of Commercial Diplomacy in Sino-Americ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Olive Wang,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第一卷第一期
138、“以汇率改革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黄卫平 丁 凯,前线 2006,第五期,P35
139、“务实开发新的产品 准确把握市场趋势” 经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140、“中小企业怎样走出“品牌悖论”经济日报,2005年4月5日
141、“脚踏实地拓展市场 ”经济日报, 2006年12月06日
142、“把优势资源整合到位”经济日报,2006/12/19
143、“越南外资政策的变化及对越投资建议”,当代亚太,2007年第4期

著作(含译著):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与人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11月.
2.<<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 吴大琨 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之一),时事出版社, 1988年11月.
3.<< 发展经济学 >>(大纲) 陶文达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
4.<<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要略 >> (与人合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5.<< 当代资本主义: 结构,特征,走向 >> 吴大琨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2月.
6.<<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概论 >> 陶文达 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7.<< 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 方生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11月.
8.<< 借债,用债, 还债 >> (与人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
9.<< 发展经济学 >> 陶文达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6月.
10.<< 国际经济关系 >> 郭丁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11.<< 关贸总协定与企业应变指南 >> 黄达, 杜厚文主编,(本人为常务副主编 ),金融出版社, 1993年3月.
12.<< 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 朱立南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13.<< 国际贸易教程 >>( 与人合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
14.<< 世界经济学 >> 杜厚文 朱立南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
15.<< 关贸总协定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 本人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
16.<< 国际通行投资分析 >> 本人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6月.
17.<<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 陶文达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 1995年10月.
18.<< 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论文集)与宋立刚共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8.<< 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3月
19.<< 亚太经济中的龙>>, 本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
20.<< 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1.《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考试考前辅导》(国际经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2. 《外贸、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论文集)与宋立刚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3、《走向全球化》,与朱文晖共同著作,法律出版社,2000年2月
24、《审计干部经济知识读本》李金华主编,本人参加编写,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6月
25、《国际经济学学习指导》本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6、《十字路口上的世界》本人参写作一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27、《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28、《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与彭刚教授共同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29、《中国经济发展》与彭刚教授等共同完成,本人为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0、《国际经济学教程》与彭刚教授共同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辞书:
1.参加<<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 :世界经济卷>>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5月, 马洪 主编.
2.参加<< 经济学科辞典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
3.参加<< 社会,经济知识全书:世界经济卷>>撰稿,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8月, 马洪 主编.
4.参加<<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续):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卷 >>撰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年5月, 马洪 主编.

译著:
1.<< 短缺经济学 >> (匈)亚诺什.科尔内, (与人和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6年3月.
2.<< 和谐与突进增长 >> (匈)亚诺什.科尔内, (与人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年3月.
3.<< 经济学 >> (美) 保罗.萨缪尔逊, ( 与人合译 ), 发展出版社, 1993年4月.
4."对孙子兵法中战国时期两个论述细节答考证"(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年第二期.
5.<< 发展经济学 >> (美) 马.吉利斯等 ( 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第四版)
6.<< 地区经济学家手册 >>, 国际货币基金 ( 与人合译) 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
7.<<经济发展>> (美) 迈.托达罗 (与人合译)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1月,(第六版)
8.<<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 (美) (合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9.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美)保罗.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校译金融分册)
10.《东亚的复苏与超越》世界银行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校译)
11、<<发展经济学>> (美) 马.吉利斯等 ( 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第五版)

书评:
1."一本论述和比较日美经济发展的新书" 日本问题, 1986年8月第四期 (双月刊).
2."总结过去, 开创未来-「发展经济学」第四版评介”经济参考,第7版 1997年5月5日
3、“总结过去导引未来”台湾《工商时报》2002年7月14日第11版

课题项目:
主持的科研课题:                    
1.与宋立刚共同主持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模式比较,1988 - 1990年(已完成).
2.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外债问题研究,1989 -1990年 (已完成).
3.与宋新宁共同主持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政治学研究,1991 - 1993年.
4.主持国家教委国际问题研究基金项目:拉丁美洲国家外债问题研究1992 - 1995年.
5.与宋立刚等共同主持福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贸易自由化研究,1995 - 2000年;
6.主持北京市项目:北京市外资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996 -2000年;
7.与杜厚文教授共同主持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洲经济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项目,已完成)1998-1999
8.与杜厚文教授共同主持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洲货币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项目,已完成)1999-2000
9.世界银行资助财政部项目:中国汇率机制研究,2000,3-6月
10、国家教育部项目:21世纪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2000年7月(与南开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共同主持,已完成)
11、国家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欧经贸体制框架研究(与彭刚教授共同主持),2001年1月(正在进行)
12、宁波模式研究,2001-2002,(完成)
13、商务部项目:非典滞后与长远影响对策研究,2003年6月(已完成)
14、商务部项目:关于后过渡时期如何依据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国情,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2003年8月(已经完成)
1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3年8月(JCY2004D14,已经完成)
16、教育部重大社科攻关项目: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研究,04JDH0012,首席专家,2004年12月

参加的科研课题:
1.参加郭丁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关系学,1988 - 1990年 (已完成).
2.参加吴大琨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研究,1989 - 1991年 (已完成).
3.参加方生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1988 - 1991年 (已完成).
4.参加朱立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1991 -1993年.
5.参加吴大琨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国际问题研究基金项目: 亚太经济发展格局, 1993 -1995.(已完成)
6.参加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在华外资银行调查研究, 1997 -1998 (已完成)
7.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盟经济货币联盟研究, 1998-1999 (已完成)
8、波兰社会科学院项目:转轨经济中的中国,2000-2002年(已完成)

其他成果:作为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或成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优秀评估、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社科项目评估:

合格评估:
         中国金融学院、西安统计学院、南京经济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河南财经学院、
         黑龙江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湖南商学院
随机及水平评估:
         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贸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商业大学
       
优秀评估: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基地评估: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评估
         以及教育部跨世纪培养计划人才的评审
项目评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社科重点项目
         教育部回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
培训工作:
         国家审计署、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交部、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市、各经
         济技术开发区等从事经济管理、WTO方面的培训

国外参加学术活动经历:
1、1985.11 - 1987.5   意大利经济发展学院, 进修交流、留学
2、1986.11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参加国际毛泽东思想研讨会, 提供论文:毛泽东思想分期研究, 该论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
3、1989.10 - 1989.12  意大利东方大学客座教授, 讲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4、1990.10 - 1990.11  参加国家教委经济考察团赴美国考察大学经济学教学情况        
5、1992.3 -1992.4     美国亚特兰大, 参加国际研究学会第三十三届年会, 提交论文: 东北亚地区中国南朝鲜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6、1993.4 - 1993.5   意大利东方大学讲学:中国对外开放和税制.
7、1993.9 - 1994.9   美国斯坦福大学, 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合作研究: 美国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8、1993.11  韩国庆熙大学, 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中日韩合作前景.
9、1994.1   国家教委第二次经济学家赴美考察团访问
10、1994.12 访问以色列, 意大利和法国.
11、1995.1-1995.6  美国迪根森学院讲学:世界经济中的东亚与中国.
12、1995.3  美国黎巴嫩山谷学院, 参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
13、1996.3  意大利那不勒斯EU-APEC经济合作研讨会:中欧经济合作
14、1996.4  香港理工科大学及浸会大学访问,演讲:中国经济发展
15、1996.9  美国纽约中国留美金融学会第三届年会:中国经济走势
16、1996.9  美国丹佛大学访问讲学:MNC in China
17、1996.11-12  新加坡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发言:中国基金走势
18、1997.5  台北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评议:墨西哥金融危机
19、1997.6  香港美国信安保险公司项目咨询:中国的寿险开放        
20、1998.1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中加大学工业合作政府项目评估
21、1998.2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术演讲:东亚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
22、1998.4  美国西雅图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大会发言:AMF与中国
23、1998.4  澳门欧洲研究所,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学术评议人
24、1998.7  香港理工大学学术访问,讲学: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25、1998.10 丹麦罗斯德尔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主旨演讲:东亚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26、1999.1-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学术访问,奥巴尼校区演讲:中国经济发展
27、1999.5  澳门欧洲研究所,国际贸易国际研讨会,做大会发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 1978-1998      
29、1999.7-8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中国对外开放与市场分析
30、1999.11  菲律宾马尼拉PECC第十三届全会,做大会发言:人民币汇率走势
31、1999.11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WTO与中国经济发展
32、1999.11  香港岭南大学,中美经济关系第三次研讨会,大会发言
33、2000年1月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中国的网络经济
34、2000年3-4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讲学:中国经济发展与WTO
35、2000年4-5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UCLA、 联储系统、IMF、世界银行问
36、2000年8-9月 瑞士日内瓦WTO、WIPO、ITU总部,教育部高级研讨代表团
37、2000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学术访问,演讲:中国货币政策变化
38、2000年12月   香港经济学学会年会,演讲题目:人民币汇率:1997-1998
39、2001年2月    菲律宾,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参加Dams and Development 研讨会
40、2001年2月    丹麦阿尔堡大学参加国际研讨会:WTO与市场社会主义
41、2001年5月2-7日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策研究中心中-欧-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主旨发言:中欧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42、2001年10月   日本札幌学院大学:日中经济国际研讨会
43、2001年11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国市场结构分析与入世后中国经济法律法规的变化
44、2002年1月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项目合作研究
45、2002年6月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邹致庄教授从教纪念),作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发言
46、2002年8月    香港理工大学MPA培训:中国经贸体制与经济法规
47、2002年11月   香港:博士候选人课程讲述:中国经济发展
48、2002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研究生课程:中国入世与经济发展
49、2002年12月   台湾致理学院、欧亚基金会:两岸入世一周年经贸关系研讨会
50、2003年2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国商贸强力培训项目
51、2003年3月    APEC培训项目:中美经济关系对APEC的作用与影响(香港)
52、2003年7月    泰国:PECC金融论坛,做第二分会的评论人
53、2003年8月    马来西亚:应邀参加首届东亚大会,做评论人
54、2003年9月    文莱:PECC全委会,在金融论坛、贸易论坛做主要发言
55、2003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学术访问,商讨合作
56、2004年2月7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研讨会:适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57、2004年4月5日 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障跨国高等教育质量指导准则》会议
58、2004年5月    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输港人材计划:指导研究生论文,全校公开讲座
59、2004年7月9日 香港理工大学、美国Dickinson College演讲:WTO与中国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60、2004年10月   台湾致理学院、中华欧亚基金会: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
61、2004年11月   香港理工大学:商务谈判理论与策略
62、2004年12月8日 意大利菲德里克二世大学讲座:当前中国经济的变化
63、2005年1月    法国巴黎,UNESCO“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制定
64、2005年7月    香港理工大学教课,PhD指导
65、2005年8月    香港理工大学PhD论文指导
66、2005年9月    韩国首尔,PECC年会
67、2005年11月   台湾致理学院参加两岸经贸研讨会,做两岸金融合作主旨发言。
68、2005年11月   日本日本大学,参加国际经济关系国际会议,做中日美经济关系主旨演讲
69、2005年12月   美国华盛顿参加中美日三国经济关系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70、2006年2月    捷克、波兰学术访问,参加欧盟市场学学会年会
71、2006年3月    香港参加理工大学CBC与德国图宾根大学学术会议,做中国经济主旨发言
72、2006年4月    英国伦敦皇家科学院学术研讨会,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做中国经济关系主旨发言
73、2006年5月    意大利那不勒斯,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学术会议,中欧经济关系主旨发言
74、2006年6月    香港国情教育,做主旨演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75、2006年6月    香港参加CEPA三周年大会
76、2006年7月    日本东京中日学者对话会,做产业结构主旨发言
77、2006年7月    澳门国情教育,做主旨演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78、2006年10月   欧盟项目考察,法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意大利、希腊
79、2006年11月   台湾致理学院参加两岸经贸研讨会,做两岸经贸合作主旨发言
80、2006年12月   美国华盛顿,CSIS参加中、美、日经贸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81、2007年1月3日 香港理工大学CBC参加国际研讨会,做主体发言。
82、2007年6月2日 香港教育统筹局,国情教育: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职务
1998-2003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1998-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          委员
1999- 2002         教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1999.9-2002.2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委员
20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国际片)  委员              
2000.6-           贵州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1999.7-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1999.12-2003.1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1999.12-2001.1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2002.6-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6.5-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                    委员          
1988.10 -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1990.5 -           中华西方经济学说研究会                    理事
1995.5 -           中国欧洲联盟研究会                        理事
1996.3 -           北京经济学总会                            理事
1998.5-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1998.7-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                          理事
2000.1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常务理事
2000.7-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理事
1989.10 -          意大利东方大学                        客座教授
1993.4 -           江苏亚欧区域经济研究所              特邀研究员
1995.1 -5          美国迪根森学院                        客座教授
1996 -             河南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
1997-             南京经济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中国金融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南京审计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             黑龙江商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燕山大学                              兼职教授
1999-             贵州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
2004-             河北经贸大学                          兼职教授
2000-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                  客座教授
2006-              云南财经大学                          兼职教授
2006-              武警四川指挥学院                      兼职教授
1996 -1998         亚洲银行项目                          中国顾问  
1997 - 2002        北京市政府顾问团                          顾问              
1997 -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评审委员会            中方评委
1997 -             中国学术季刊                             评审
1997.4             美国丹佛大学商学院职称晋升委员会      海外评委
1993.9 -           美国罗兰集团公司                      金融顾问
1995.6 -          中网信息公司                          总裁顾问
1996.10-1997.11   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北京代表处            顾问
1995.9 -           PECC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委员会                委员
2001.11-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国际顾问组    成员
2006-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            委员


姓名:黄卫平
系别:国际经济系
职称:教授
办公电话:010-62511102  010-62511066

教育背景
1958.9  - 1968.6   北京景山学校, 小学, 中学.
1978.10 - 1982.7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9  - 1985.7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导师:郭丁教授  硕士论文题目: 战后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关系的新动向.
1985.11 - 1987.5   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专业,获意大利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9 - 2000.1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 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导师:吴大琨教授  博士论文题目:新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

工作经历
1968.6  - 1978.10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廿八团九连 (国营291农场 ), 农业工人、电工、司务长、文工团员
1985.9  - 1988.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助教, 讲师, 教研室副主任
1988.7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 讲师
1989.12-1993.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教授
1993.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
1988.7 - 1993.9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系主任, 系主任
1989.3 -          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培训中心主任    
1998.3- 2002.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课程
本科: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国际投资, 发展经济学,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世界经济, 西方经济学, 美国经济,商贸谈判技巧, 专业英语,亚太地区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营销
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研究国际营销研究,专业英语
博士研究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WTO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前沿课,
博士后指导:WTO与中国经贸法律框架研究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金融与投资,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中国改革与开放,国际政治经济学

奖励、荣誉称号
大学本科期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三好学生.
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一九九二年被评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一九九一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论文奖.
一九九二年吴大琨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之一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九九三年获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与他人共获).
一九九四年本人参加撰写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朱立南主编)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加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吴大锟主编) 获一等奖.
一九九五年本人参加撰写的<<当代资本主义>> (吴大琨主编)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九九五年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一九九五年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成员
一九九六年本人为副主编<<发展经济学>>(陶文达教授主编)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000年 对外经贸部优秀成果三等奖《走向全球化》,与人共获
二00六年 北京市名师奖
二00六年 北京市社科优秀奖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一.国外(境外)发表:
1."中苏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意) 共和国报, 1987年1月9日.
2."毛泽东思想分期研究"(意文)收入论文集<<毛之后:从政治到历史>>,意大利利乌蒂尼出版社,1988年9月.
3."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意) 地区政策杂志,1990年3月第1期(季刊).(英、意文)
4."未来仰仗于中国" (意)亚洲信息,第31页, 1993年5月.(英、意文)
5."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制度结构" 韩国庆熙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英文)
6."竞争中的合作 - 深化开放之路"(台) 中国时报,1995年4月底日,第九版.
7."亚洲经济的比较市场利益"(加) 营销与发展论文集,ISMD,1995年6月.(英文)
8."中国经济转型与架构调整”(港)广角镜,1998年第三期(合作)
9."中国经贸最新形势”(港)广角镜,1998年第三期(合作)
10.“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港)香港经济时报,1998年3月4日(合作)
11."回归积极不干预抗炒家”(港)香港经济时报,1998年8月29日(合作)        
12.“香港经济前景”(港)广角镜,1998年第九期
13.“人民币应否贬值”(南)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分析>>杂志,1998年7-9月号,(英文)
14.“WTO:中国低谷切入之利弊” (港)广角镜,1999年第7期
15.“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探讨”(港)广角镜,1999年8期(合作)
16.“中国经改,以富民为手段”(港)香港经济日报,1999年8月14日,A20(合作)
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澳门)欧洲研究所,网页,(英文)1999年8月
18.“国有企业何时才能摆脱困境”(港)广角镜,1999年12期(合作)
19.“中国股市中长期难看好”(港)香港经济日报,1999年12月2日(合作)
20.“Zewnetrzne uwarunkowania rozwoju gospodarczego Chin w latach dziewiecdziesiatych”(Polish) P95-133, Chiny, Instytutn Studiow Poliskiej  Akademii Nauk, Warszawa, 2002
21.“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不确定性”《投资中国》(台)2002年9月12日
22.“均衡抑或失衡”(合作)香港《信报》月刊,2003年3月号
23.“中美彩电抗争的机会”(合作)香港《凤凰周刊》2004年14期,2004年5月15日
24.APEC`s Progresses and China`s Future Participation, [The Emerging Chinese Century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De Frede Edition, 2004,Napoli, Italy
25.“两岸金融市场的合作与展望”  现代中国事情 (日本大学刊物,日文)2006,1-2
26.“Early Harvestof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with Justina Yung, [Economic Partnership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by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ihon University, July, 31, 2006
       
二.国内发表:
1."试论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转移问题" (与人合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年12月第六期 (双月刊).
2."深圳经济特区调查" (与人合作) 调查与研究,1984年5月.
3."中外合资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4月第一期.
4."如何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滞涨现像" 函授学习, 1985年5月第一期(季刊).
5."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由来与发展" 日本问题资料, 1986年1月.
6."日本的老年哥伦比亚计划" 中国老年, (与人合作) 1988年2月.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函授学习, 1988年4月, 第二期 (双月刊).
8."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战略浅析",收入吴大琨主编<<论太平洋经济>>论文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88年9月.
9."发展经济学的方方面面" 综合研究, 1988年12月, 第四期(季刊).
10."出口贸易的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12月第四期 (季刊).
11."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9年2月第一期 (用卫一平笔名).
12."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9年4月第二期 (用石平笔名).
13."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89年4月 第一期 (季刊).
14."国际市场纵横谈" 现代企业导刊, 1989年5月第五期.
15."对我国外债问题的探讨" 外汇市场, 1990年4月第二期.
16."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 教学与研究, 1990年1月第二期 (双月刊).
17."战后南北经济关系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收入许征帆主编 <<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
18."我国外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0年12月第六期 (季刊).
19."当代南北经济关系探讨" 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12月第四期(季刊).
20."90年代美国国际金融地位探讨" 美国研究, 1992年3月第一期.(季刊).
21."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 教学与研究, 1992年4月第二期.(双月刊).
22."经科教与经济管理", 光明日报, 1992年8月5日第 3版.
23."实行股票交易的若干条件" 中国软科学, 1992年4月第四期.
24."经济发展与南北关系" 教学与研究, 1992年8月第四期.
25."加入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的对策" 国务院研究室,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6月.
26."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地位若干思考" 经贸导刊,1993年4月第一期.
27."韩国外向型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东北亚论坛, 1993年1月第一期.
28."加速外贸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 与人合写, 收于论文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
29."墨西哥与韩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与人合写, 拉丁美洲研究, 1993年第三期.
30."论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成功的历史原因" 与人合写, 东北亚论坛,1993年第四期.
31."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国际经济关系论文集, 审计出版社,1995年8月.
32."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的原因" 经济参考报, 1995年11月28日
33."信息高速公路与我国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 1995年12月20日
34."关键要调整我国的关税结构",中国物资报, 1995年12月3日
35."项目评估的EM法", 经济参考报, 1996年3月4日
36."中国储蓄高速增长分析",中国城乡金融报, 1996年9月16日
37."通货膨胀条件下储蓄何缘高速增长"中国金融时报, 1996年9月13日
38."信息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39."国际资本流动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报, 第三版1997年4月15日        
40. 中华工商时报专栏:美国人寿保险, 刊出29 期文章,如" 寿险兼顾保障和收益”“寿险的税收优惠”“定期寿险适宜短期需要”“可调整寿险`可调整`”“两全寿险有保障、储蓄功能”“定期附加险提高保障力度”“团体险为谁服务”“流行美国的401K”,等
41.“从东亚金融风潮谈人民币汇率”经济参考,1997年12月23日
42.“关于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若干思考”「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43.“人民币不存在贬值的理由”中国证券报,1998年1月23日
44.“中国对外贸易深化改革的若干探讨”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一期
45.“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贸改革深化”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与人合作)
46.“经济发展理论内在逻辑体系初探”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四期(与人合作)
47.“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究竟何在”东亚经贸新闻,1998年4月20日
48.“东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管理,1998年第四期 (合作)
49.“巨型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新影响”经济与信息,1998年第六期
50.“愿香港经济之树常青”经济日报,1998年6月21日
51.“东亚金融风波与人民币汇率”,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6日
52.“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中的美国经济走势”开放导报,1998年12期
53.“纸业反倾销初胜后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1999年第一期
54.“低谷中切入,竞争中成长”-中国加入WTO,中国机电进出口信息,1999年7月号
55."让老百姓成为有产者"财经时报,1999年8月15日,第七版(合著)
56.“WTO:低谷切入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9期
57.“点评西雅图”财经时报,1999年12月4日,第四版
58、“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国市场经济报,1999年4月24日,第二版
59、“国有企业改革:面对21世纪的思索”,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
60、“探寻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策,2000年第三期
61、“世界经济:面对21世纪的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三期
62、“中国股市重任在肩”证券时报,2000年5月28日,第12版
63、“新经济中的美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6月9日,第7版
64、“美国经济地位与软着陆的可能性探讨”,美国研究,2000年第二期
65、“中国股市的回顾与前景探讨”长春日报,2000年7月21日
66、“关于北京市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的建议”北京专家顾问团简报,第14期,2000年8月12日
67、“美国新经济及其软着陆可能性探讨”经济经纬,2000年第五期
68、“经济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8日,第三版
69、“创造契机提升竞争力”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4日
70、“中欧经济关系:面向21世纪的回顾与展望”收入薛君度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欧关系,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P145
71、为朱文晖著《改变世界》作序言“全球化中的美国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72、“"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认定是关键”,经济日报,2000年12月31日
73、“中国经济景气2001年的趋势”,中国经营报,2001年1月23日
74、“大并购与大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10日,第三版
75、“动植物检疫:贸易壁垒新利器”中国信息报,2001年2月15日
76、“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一),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三期(合作)
77、“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二)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四期(合作)
78、“从日本限制农产品进口看WTO规则”经济日报,2001年4月26日,第7版
79、“应诉,中国企业为什么屡陷被动”经济日报,2001年5月24日,第7版
80、“国际贸易中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壁垒含义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合作)
81、“跨国公司:优劣势和本地化 - 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科技日报,2001年6月17日,6版
82、“有志者事竞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5月12日第三版
83、“反倾销的反思:中国企业可以做得更好”经济日报,2001年6月21日,第7版
84、“国际经济关系与秩序:进入21世纪的思索”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85、“在全球化中找寻适宜的位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6月9日,第三版
86、“警惕‘单边报复’条款对我国企业的伤害”经济日报,2001年7月19日
87、“关注贸易与环境交叉争议的新现象”经济日报,2001年8月9日
88、“前瞻WTO”经济日报,2001年8月11日
8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0、“国际贸易中产品标准制定的争议”经济日报,2001年8月30日,第7版
91、“房地产应与经济发展匹配”中国地产市场,2001年第9期
92、“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思考”经济日报,2001年10月11日
93、“入世,什么人才最紧缺”北京日报,2001年10月29日,第16版
94、“入世,向与业绩有关的出口补贴亮红灯”经济日报,2001年11月8日
95、“入世,中国可以做得更好”《直面WTO》P85,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96、“入世,企业面临十大险关”《直面WTO》P93,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97、“入世与保护国内市场-不当补贴将被亮起红灯”经济日报,2001年11月29日
98、“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二期
99、“中国股市震荡的理论思考”商业周刊(中文版),2002年第五期
100、“在发展中孕育结构变革—关于香港经济的思考”经济日报,2002年7月17、24日联载
101、“小考之后,细说喜忧”(合作)中国经营报,2002年11月4日,第5版热点三人行专栏。
102、“东亚国家外部均衡的特征与金融自由化”(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
103、“冲突与趋同:世界贸易组织法在欧盟的适用”(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5
104、“市场开放,不会摧垮国内的商业 ”经济日报,2003年4月8日
105、“中国彩电 出口气势不能就这样被遏制”(合作)经济日报,2003年5月27日
106、“美国公司介入彩电反倾销诉讼 中国彩电有多少筹码”经济日报,2003年6月3日
107、“中美彩电案初裁三种可能结果分析”(合作)经济日报,2003年6月17日
108、“非典下中国经济的确定与不确定性”收《SARS警示录》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109、“香港服务业面临新的转机”国际商报,2003年7月2、3日连载,第一版
110、“中国经济在非典(SARS)冲击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经济界,2003年第4期
111、“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金融时报,2003年7月28日
112、“零售业:预言后的预言”时代经贸,2003年7月(创刊号)
113、“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外部环境的困惑”《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14、“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9月
115、“跨入新世纪的世界贸易”求是杂志,2003年11月1日,2003年第21期,总第370期
116、“非典条件下中国经济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收入《非典与公共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7、“日系跨国公司调整分析”计算机世界,2004年3月1日,A24
118、“世界经济”,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19、“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同上。
120、“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美国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合作)(全文收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五期)
121、“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指导”铜陵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
122、“未来中国:增量贡献的黄金十年”,时代经贸,2004年9月
123、“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经纬,2004年第六期,P1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05,1)
124、“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11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F8,2005,1)
125、“经济全球化下的中韩经贸合作”中韩21世纪学术论坛,论文集,P53 2004年5月
126、“CEPA香港真相-紧密经贸关系的背后”中国工商,2004年2月 P94
127、“企业诚信从企业家守信开始”经济日报,2005年1月22日
128、“企业的社会大责任”经济日报,2005年2月22日
129、“中日经济合作尚有巨大空间”经济日报,2005年5月12日
130、“困境与突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评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合写)2005年第五期
131、“乱云飞渡企业更需从容”经济日报,2005年6月7日
132、“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收入马凯主编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
133、“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正当时”   时代经贸 2006,1
134、“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及化解路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06,8)
135、“产业内贸易指标评述”  财贸经济 2006,4  
136、“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化工管理,2006,4, p45-46
137、“A Review of Commercial Diplomacy in Sino-Americ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Olive Wang,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第一卷第一期
138、“以汇率改革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黄卫平 丁 凯,前线 2006,第五期,P35
139、“务实开发新的产品 准确把握市场趋势” 经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140、“中小企业怎样走出“品牌悖论”经济日报,2005年4月5日
141、“脚踏实地拓展市场 ”经济日报, 2006年12月06日
142、“把优势资源整合到位”经济日报,2006/12/19
143、“越南外资政策的变化及对越投资建议”,当代亚太,2007年第4期

著作(含译著):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与人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11月.
2.<<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 吴大琨 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之一),时事出版社, 1988年11月.
3.<< 发展经济学 >>(大纲) 陶文达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
4.<<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要略 >> (与人合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5.<< 当代资本主义: 结构,特征,走向 >> 吴大琨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2月.
6.<<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概论 >> 陶文达 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7.<< 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 方生主编 (本人为副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11月.
8.<< 借债,用债, 还债 >> (与人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
9.<< 发展经济学 >> 陶文达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6月.
10.<< 国际经济关系 >> 郭丁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11.<< 关贸总协定与企业应变指南 >> 黄达, 杜厚文主编,(本人为常务副主编 ),金融出版社, 1993年3月.
12.<< 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 朱立南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13.<< 国际贸易教程 >>( 与人合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
14.<< 世界经济学 >> 杜厚文 朱立南主编, 本人参加撰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
15.<< 关贸总协定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 本人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
16.<< 国际通行投资分析 >> 本人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6月.
17.<<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 陶文达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 1995年10月.
18.<< 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论文集)与宋立刚共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8.<< 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3月
19.<< 亚太经济中的龙>>, 本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
20.<< 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1.《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考试考前辅导》(国际经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2. 《外贸、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论文集)与宋立刚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3、《走向全球化》,与朱文晖共同著作,法律出版社,2000年2月
24、《审计干部经济知识读本》李金华主编,本人参加编写,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6月
25、《国际经济学学习指导》本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6、《十字路口上的世界》本人参写作一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27、《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28、《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与彭刚教授共同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29、《中国经济发展》与彭刚教授等共同完成,本人为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0、《国际经济学教程》与彭刚教授共同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辞书:
1.参加<<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 :世界经济卷>>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5月, 马洪 主编.
2.参加<< 经济学科辞典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
3.参加<< 社会,经济知识全书:世界经济卷>>撰稿,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8月, 马洪 主编.
4.参加<<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续):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卷 >>撰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年5月, 马洪 主编.

译著:
1.<< 短缺经济学 >> (匈)亚诺什.科尔内, (与人和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6年3月.
2.<< 和谐与突进增长 >> (匈)亚诺什.科尔内, (与人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年3月.
3.<< 经济学 >> (美) 保罗.萨缪尔逊, ( 与人合译 ), 发展出版社, 1993年4月.
4."对孙子兵法中战国时期两个论述细节答考证"(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年第二期.
5.<< 发展经济学 >> (美) 马.吉利斯等 ( 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第四版)
6.<< 地区经济学家手册 >>, 国际货币基金 ( 与人合译) 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
7.<<经济发展>> (美) 迈.托达罗 (与人合译)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1月,(第六版)
8.<<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 (美) (合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9.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美)保罗.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校译金融分册)
10.《东亚的复苏与超越》世界银行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校译)
11、<<发展经济学>> (美) 马.吉利斯等 ( 与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第五版)

书评:
1."一本论述和比较日美经济发展的新书" 日本问题, 1986年8月第四期 (双月刊).
2."总结过去, 开创未来-「发展经济学」第四版评介”经济参考,第7版 1997年5月5日
3、“总结过去导引未来”台湾《工商时报》2002年7月14日第11版

课题项目:
主持的科研课题:                    
1.与宋立刚共同主持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模式比较,1988 - 1990年(已完成).
2.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外债问题研究,1989 -1990年 (已完成).
3.与宋新宁共同主持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政治学研究,1991 - 1993年.
4.主持国家教委国际问题研究基金项目:拉丁美洲国家外债问题研究1992 - 1995年.
5.与宋立刚等共同主持福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贸易自由化研究,1995 - 2000年;
6.主持北京市项目:北京市外资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996 -2000年;
7.与杜厚文教授共同主持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洲经济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项目,已完成)1998-1999
8.与杜厚文教授共同主持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洲货币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项目,已完成)1999-2000
9.世界银行资助财政部项目:中国汇率机制研究,2000,3-6月
10、国家教育部项目:21世纪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2000年7月(与南开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共同主持,已完成)
11、国家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欧经贸体制框架研究(与彭刚教授共同主持),2001年1月(正在进行)
12、宁波模式研究,2001-2002,(完成)
13、商务部项目:非典滞后与长远影响对策研究,2003年6月(已完成)
14、商务部项目:关于后过渡时期如何依据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国情,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2003年8月(已经完成)
1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3年8月(JCY2004D14,已经完成)
16、教育部重大社科攻关项目: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研究,04JDH0012,首席专家,2004年12月

参加的科研课题:
1.参加郭丁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经济关系学,1988 - 1990年 (已完成).
2.参加吴大琨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研究,1989 - 1991年 (已完成).
3.参加方生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1988 - 1991年 (已完成).
4.参加朱立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1991 -1993年.
5.参加吴大琨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国际问题研究基金项目: 亚太经济发展格局, 1993 -1995.(已完成)
6.参加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在华外资银行调查研究, 1997 -1998 (已完成)
7.中欧高等教育项目:欧盟经济货币联盟研究, 1998-1999 (已完成)
8、波兰社会科学院项目:转轨经济中的中国,2000-2002年(已完成)

其他成果:作为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或成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优秀评估、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社科项目评估:

合格评估:
         中国金融学院、西安统计学院、南京经济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河南财经学院、
         黑龙江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湖南商学院
随机及水平评估:
         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贸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商业大学
       
优秀评估: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基地评估: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评估
         以及教育部跨世纪培养计划人才的评审
项目评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社科重点项目
         教育部回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
培训工作:
         国家审计署、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交部、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市、各经
         济技术开发区等从事经济管理、WTO方面的培训

国外参加学术活动经历:
1、1985.11 - 1987.5   意大利经济发展学院, 进修交流、留学
2、1986.11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参加国际毛泽东思想研讨会, 提供论文:毛泽东思想分期研究, 该论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
3、1989.10 - 1989.12  意大利东方大学客座教授, 讲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4、1990.10 - 1990.11  参加国家教委经济考察团赴美国考察大学经济学教学情况        
5、1992.3 -1992.4     美国亚特兰大, 参加国际研究学会第三十三届年会, 提交论文: 东北亚地区中国南朝鲜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6、1993.4 - 1993.5   意大利东方大学讲学:中国对外开放和税制.
7、1993.9 - 1994.9   美国斯坦福大学, 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合作研究: 美国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8、1993.11  韩国庆熙大学, 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中日韩合作前景.
9、1994.1   国家教委第二次经济学家赴美考察团访问
10、1994.12 访问以色列, 意大利和法国.
11、1995.1-1995.6  美国迪根森学院讲学:世界经济中的东亚与中国.
12、1995.3  美国黎巴嫩山谷学院, 参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
13、1996.3  意大利那不勒斯EU-APEC经济合作研讨会:中欧经济合作
14、1996.4  香港理工科大学及浸会大学访问,演讲:中国经济发展
15、1996.9  美国纽约中国留美金融学会第三届年会:中国经济走势
16、1996.9  美国丹佛大学访问讲学:MNC in China
17、1996.11-12  新加坡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发言:中国基金走势
18、1997.5  台北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评议:墨西哥金融危机
19、1997.6  香港美国信安保险公司项目咨询:中国的寿险开放        
20、1998.1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中加大学工业合作政府项目评估
21、1998.2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术演讲:东亚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
22、1998.4  美国西雅图PECC金融市场委员会年会,大会发言:AMF与中国
23、1998.4  澳门欧洲研究所,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学术评议人
24、1998.7  香港理工大学学术访问,讲学: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25、1998.10 丹麦罗斯德尔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主旨演讲:东亚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26、1999.1-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学术访问,奥巴尼校区演讲:中国经济发展
27、1999.5  澳门欧洲研究所,国际贸易国际研讨会,做大会发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 1978-1998      
29、1999.7-8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中国对外开放与市场分析
30、1999.11  菲律宾马尼拉PECC第十三届全会,做大会发言:人民币汇率走势
31、1999.11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WTO与中国经济发展
32、1999.11  香港岭南大学,中美经济关系第三次研讨会,大会发言
33、2000年1月 香港理工大学讲学:中国的网络经济
34、2000年3-4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讲学:中国经济发展与WTO
35、2000年4-5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UCLA、 联储系统、IMF、世界银行问
36、2000年8-9月 瑞士日内瓦WTO、WIPO、ITU总部,教育部高级研讨代表团
37、2000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学术访问,演讲:中国货币政策变化
38、2000年12月   香港经济学学会年会,演讲题目:人民币汇率:1997-1998
39、2001年2月    菲律宾,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参加Dams and Development 研讨会
40、2001年2月    丹麦阿尔堡大学参加国际研讨会:WTO与市场社会主义
41、2001年5月2-7日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策研究中心中-欧-美关系国际研讨会,主旨发言:中欧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42、2001年10月   日本札幌学院大学:日中经济国际研讨会
43、2001年11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国市场结构分析与入世后中国经济法律法规的变化
44、2002年1月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项目合作研究
45、2002年6月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邹致庄教授从教纪念),作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发言
46、2002年8月    香港理工大学MPA培训:中国经贸体制与经济法规
47、2002年11月   香港:博士候选人课程讲述:中国经济发展
48、2002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研究生课程:中国入世与经济发展
49、2002年12月   台湾致理学院、欧亚基金会:两岸入世一周年经贸关系研讨会
50、2003年2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中国商贸强力培训项目
51、2003年3月    APEC培训项目:中美经济关系对APEC的作用与影响(香港)
52、2003年7月    泰国:PECC金融论坛,做第二分会的评论人
53、2003年8月    马来西亚:应邀参加首届东亚大会,做评论人
54、2003年9月    文莱:PECC全委会,在金融论坛、贸易论坛做主要发言
55、2003年12月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学术访问,商讨合作
56、2004年2月7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研讨会:适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57、2004年4月5日 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障跨国高等教育质量指导准则》会议
58、2004年5月    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输港人材计划:指导研究生论文,全校公开讲座
59、2004年7月9日 香港理工大学、美国Dickinson College演讲:WTO与中国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60、2004年10月   台湾致理学院、中华欧亚基金会: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
61、2004年11月   香港理工大学:商务谈判理论与策略
62、2004年12月8日 意大利菲德里克二世大学讲座:当前中国经济的变化
63、2005年1月    法国巴黎,UNESCO“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制定
64、2005年7月    香港理工大学教课,PhD指导
65、2005年8月    香港理工大学PhD论文指导
66、2005年9月    韩国首尔,PECC年会
67、2005年11月   台湾致理学院参加两岸经贸研讨会,做两岸金融合作主旨发言。
68、2005年11月   日本日本大学,参加国际经济关系国际会议,做中日美经济关系主旨演讲
69、2005年12月   美国华盛顿参加中美日三国经济关系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70、2006年2月    捷克、波兰学术访问,参加欧盟市场学学会年会
71、2006年3月    香港参加理工大学CBC与德国图宾根大学学术会议,做中国经济主旨发言
72、2006年4月    英国伦敦皇家科学院学术研讨会,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做中国经济关系主旨发言
73、2006年5月    意大利那不勒斯,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学术会议,中欧经济关系主旨发言
74、2006年6月    香港国情教育,做主旨演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75、2006年6月    香港参加CEPA三周年大会
76、2006年7月    日本东京中日学者对话会,做产业结构主旨发言
77、2006年7月    澳门国情教育,做主旨演讲: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78、2006年10月   欧盟项目考察,法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意大利、希腊
79、2006年11月   台湾致理学院参加两岸经贸研讨会,做两岸经贸合作主旨发言
80、2006年12月   美国华盛顿,CSIS参加中、美、日经贸研讨会,做主旨发言。
81、2007年1月3日 香港理工大学CBC参加国际研讨会,做主体发言。
82、2007年6月2日 香港教育统筹局,国情教育: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职务
1998-2003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1998-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          委员
1999- 2002         教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1999.9-2002.2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委员
20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国际片)  委员              
2000.6-           贵州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1999.7-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1999.12-2003.1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1999.12-2001.1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职称评定委员会            委员
2002.6-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6.5-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                    委员          
1988.10 -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1990.5 -           中华西方经济学说研究会                    理事
1995.5 -           中国欧洲联盟研究会                        理事
1996.3 -           北京经济学总会                            理事
1998.5-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                      常务理事
1998.7-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                          理事
2000.12-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常务理事
2000.7-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理事
1989.10 -          意大利东方大学                        客座教授
1993.4 -           江苏亚欧区域经济研究所              特邀研究员
1995.1 -5          美国迪根森学院                        客座教授
1996 -             河南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
1997-             南京经济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中国金融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南京审计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             黑龙江商学院                          兼职教授
1998-             燕山大学                              兼职教授
1999-             贵州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
2004-             河北经贸大学                          兼职教授
2000-             意大利那波里第二大学                  客座教授
2006-              云南财经大学                          兼职教授
2006-              武警四川指挥学院                      兼职教授
1996 -1998         亚洲银行项目                          中国顾问  
1997 - 2002        北京市政府顾问团                          顾问              
1997 -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评审委员会            中方评委
1997 -             中国学术季刊                             评审
1997.4             美国丹佛大学商学院职称晋升委员会      海外评委
1993.9 -           美国罗兰集团公司                      金融顾问
1995.6 -          中网信息公司                          总裁顾问
1996.10-1997.11   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北京代表处            顾问
1995.9 -           PECC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委员会                委员
2001.11-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国际顾问组    成员
2006-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            委员


学者观点
黄卫平
姓名:黄卫平
系别:国际经济系
职称:教授
办公电话:010-62511102 010-62511066

简介详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