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日报】于泽:我国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
发表日期:2021-04-11 作者:于泽

关键字:

4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 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研讨会(第1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并通过线上方式对广大观众开放,同时在线观看人数逾200万人。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凤良主持,聚焦“后金融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知名经济学家刘元春、杨瑞龙、伍戈、张斌、张明、于泽等人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泽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报告。于泽指出,2008年之后,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了限制,世界各国推出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资产购买或者量化宽松;前瞻指引;负利率;定向贷款。1、资产购买或者量化宽松。理论上的传导机制包括信号机制、久期-风险机制和资产组合再平衡(供给-稀缺性机制)。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一方面,资产购买改善了金融条件。金融市场分割下,资产购买对股票、公司债等收益率都渐进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影响了银行的准备金,提高了银行贷款的规模。另一方面,资产购买也改善了宏观条件。不过,我们担心最多的是资产购买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金融风险,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据并不是非常充分。2、前瞻指引。前瞻指引是过去十年获得了最多关注的新货币政策,因为前瞻指引实际上是央行政策交流的组成部分。根据原有理论,如果我们的利率远离下限,那么前瞻指引实际上是传统政策指引的放大器,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如果利率维持在下限,这时候前瞻指引就变成了单独的货币政策。基于这样的理论考量,由于我们在零下限时期或者有效下限时期,在过去十年世界各国频频采用前瞻指引方式。前瞻指引背后体现了精确和灵活之间的权衡定性。以结果为导向的前瞻指引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动稳定器,但是这种前瞻指引面对着更为严峻的交流挑战,特别是如果结果变量不可观测,会引起极大的误解。3、负利率。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较少,主要包括欧洲国家和日本。传导机制类似低利率政策,但是要更为极端。对于负利率政策的主要担心是会不会产生金融风险,从目前的实际数据来看,金融风险不是非常突出。4、定向贷款。这个政策用的国家相对更少,主要集中在欧央行和英格兰央行,它们主要的政策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银行的长期资金,对货币政策提供补充。这个政策目前来看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体来说,新货币政策工具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期利率逼近有效下限的前提下,探索如何打开政策空间,总体上是保持短期利率,改善长期利率,通过长期利率的引导打开政策空间。主要的争论是这些新政策工具是否会影响金融稳定。对于这个问题,从目前研究的结论来说,从目前研究看,结论是不确定。

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有很多做法与西方所推崇的原则看似并不相同。我国更加强调要实施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加强预判,做好预调、微调。我国在各种利率期限上都设定了目标,而不是单纯依靠市场来形成收益率曲线。仔细考虑前述货币政策理论的实质内涵,我国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最优货币政策原则的,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我们要考虑到中国特殊的结构性参数和中国的制度基础,要将货币政策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实习生吴迪诗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