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3931167.png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
林 岗 王一鸣 黄泰岩 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出版
  本书认为,中国60年经济发展创造的“中国奇迹”,使中国经济学具有了运用自己的经验检验已有理论、创造新理论的“资本”。中国经济学进入了全面自主创新的新时代。这具体表现在:一是用中国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有的理论,对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加以继承和发展;而对已不符合现实的个别结论加以舍弃,并根据中国的实践继承、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对西方经济学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批判和借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许多问题是西方经济学根本无法解释的。三是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提炼新的理论,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必然孕育着新的理论与规律,揭示这些理论和规律正是中国经济学者的历史机遇和责任。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验基础上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新探讨,必将产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新体系。
  本书正是基于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系统总结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剖析60年农村制度变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读中国城市化60年发展历程,对新中国从“调剂余缺”到贸易强国的开放历程进行全景式研究,并对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进与成因进行系统分析,从历史成就的实证分析与理论演进不同层面,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并对后危机时期的“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转型予以分析预测,以准确判断后危机时期我国需求结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取向。报告认为,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下,不仅是经济复苏时间更注重复苏后中长期的发展转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到了必须改变依赖外需的时刻,需要深度依靠内需的拉动作用。因此,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侧重于增加消费能力与需求,注重重化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发展驱动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巨大的内需空间,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