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2021年7月3日至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会议采用线下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累计参会人数达两千余人。
2021年7月3日至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会议采用线下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累计参会人数达两千余人。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刘守英教授首先介绍了会议情况及参会嘉宾,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刘守英教授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日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足新中国70年的不平凡历程,未来30年的中国更值得期待和展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发展经济学,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了战略部署。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也对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未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伴随着中国发展奇迹以及未来将要取得的更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以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为蓝本所形成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必将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理论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最终引领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本届年会的宗旨是以问题为导向展望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任务、战略与路径,推动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主流化。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刘守英教授首先介绍了会议情况及参会嘉宾,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刘守英教授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日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足新中国70年的不平凡历程,未来30年的中国更值得期待和展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发展经济学,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了战略部署。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也对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未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伴随着中国发展奇迹以及未来将要取得的更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以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为蓝本所形成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必将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理论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最终引领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本届年会的宗旨是以问题为导向展望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任务、战略与路径,推动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主流化。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会长、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郭熙保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第一个一百年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世界经济史上伟大的奇迹。我们要认真探索成功背后的奥秘,总结发展的成功经验使其系统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他表示,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教条无法阐释中国经济成功的奥秘。中国经济奇迹背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奥秘是什么?这需要中国经济学者根据我们自己的逻辑,来总结和提炼中国经济成功经验,创建中国特色“中国发展理论”。第二,发展经济学创立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任务是为二战后政治独立,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跳出贫困陷阱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主张。但是当一个国家跳出了贫困陷阱,还没有进入发达状态的时候,发展经济学传统理论就基本上不适用了,发达国家的理论也不适用。我们是处在这样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起飞到发达中间的过程。因此要推动中国经济转变到中高收入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当前现实问题,提炼和总结我国发展过程中成功的做法,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经济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卫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那么小康之后的路怎么走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他指出,在发展经济学中间,有三个概念:穷人、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现在我们解决的是绝对贫困人口问题,未来中国的发展还任重道远,需要今天各位年轻学者共同努力和进取。
年度主旨演讲由刘守英院长继续主持。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美国乔治城大学Martin Ravallion教授,著名人类学和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生院士Alan Macfarlane教授分别做年度主旨演讲。
Martin Ravallion教授发表了题为“相对贫困理论和中国的应用”的年度主旨演讲。Ravallion教授指出了定义贫困的两种方法,即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指出两种定义各自的局限性。他认为,人们的效用函数中既包括自身的收入,也包括与他人比较后的相对收入。因此,他提出了弱相对贫困的概念,该概念融合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思想,而通常采用的绝对贫困率则是真实贫困情况的下限,相对贫困率则是上限。他最后讲述了弱相对贫困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和政策含义。
著名人类学和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生院士Alan Macfarlane教授发表了题为“China and the West—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主旨演讲,结合1949年与2021年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高度评价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社会、科技和政治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次年会的中国发展政策论坛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叶初升教授主持。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在一般意义上与发展经济学基本逻辑是一致的。在新发展阶段,发展要素、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的基本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正在努力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迈进,这种实践探索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没有相应的理论对应。迄今为止我们发展经济学理论基本上是分析低收入国家的发展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发展经济学问题。但是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对于发展经济学揭开新的一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的演讲题目为“新发展格局与更高水平循环”,提出以更高水平助力外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她指出,第一,在新发展阶段传统外循环的重要性的确在下降,我们先确认这个事实。她对比了1980年和2019年中国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石油、淡水等核心要素禀赋的变化,认为当前要素禀赋与40年前相比发生根本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新发展格局,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特点,将成为新的长期国家战略。第二,江小涓教授论述了数字时代的全球化特征。她认为全球化的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全球化势头弱化,数字全球化强势推进。第三,她指出更高水平的外循环不仅可能和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能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健康形成、高效运转和可持续推进,要坚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的演讲题目为“Political Human Capital”,介绍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人力资本因素。姚洋教授首先比较了制度和政治人力资本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分别讨论了中国的政治地理特征以及政治人力资本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他认为分析官员特征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律有重要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随后进行了题为“体制秩序与经济收缩率”的主旨演讲,以新视角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他指出,经济增长只是经济绩效的一部分。所有对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都在寻找高增长之源,而经济绩效其实是增长和收缩的平均变化率。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数据表明,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充满波动,甚至是收缩的过程。经济“收缩”对经济发展长期绩效的影响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运用这一理念,刘守英教授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绩效变迁,并在体制秩序的框架下从体制效率和秩序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绩效变动的原因,最后指出权利开放秩序对建成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
7月3号下午和4号上午进行的是平行论坛宣讲环节。本届年会收到投稿论文共计118篇,参会论文55篇,共设12个平行论坛供大家交流与讨论。年会还得到了《管理世界》、《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 World Economy》、《China Agriculture Economic Review》等重要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
会议期间,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理事工作会议。会议就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教材编写、研究分会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等问题做了充分讨论。
本届年会展示了中国发展理论领域的优秀论文成果,深入剖析了中国发展的经济学理论逻辑,对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