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经济观察报】刘守英: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为
发表日期:2022-02-10 作者:刘守英

关键字:

在2022年1月21日,由 《经济观察报》主办的"第十一届(2022)企业社会责任年度盛典”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直言,中国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到“转向城乡融合”的系统转变过程。

以下是嘉宾演讲实录节选:

乡村振兴是企业家的责任

这几年来,我不断碰到有企业家朋友来向我咨询,就是在我们这个大转折的时代、新的时代,每一个企业家都是想为这个社会做一点事情,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有一些企业家说我去做一些公益、捐助,甚至我直接到乡村去做一点什么事。对每个企业家来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大家不断的打拼,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自己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了,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为这个社会、国家、民族承担起企业的责任,那这个责任就是寻找我们国家最急需要做的事,我觉得乡村振兴是个大事。

那为什么讲乡村振兴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都必须要投入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责任呢?中国在上一个百年完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解决了中国脱贫的问题,解决了中国实现小康的问题。这是我们上个一百年完成的非常伟大的事,如此大一个国家完成如此大的人口脱贫,这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在未来的一个百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的强国。那实现现代化强国,我们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平衡不充分最重要的表现实际上就是城乡。城市是高度的繁荣,乡村处于不断衰败的境地。有时候描绘整个中国城乡的状况就是,城市越来越像欧洲,但是我们的乡村越来越像非洲,反映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在第二个一百年提出来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不解决好城乡这个最大的不充分的问题的话,建设现代化强国任务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讲没有乡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我们党在十九大就开始提出了,将乡村振兴作为我们整个三农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甚至将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提出来。作为每个企业家来讲,在上一个改革开放的40年里面,实际上我们赶上了好年景,不断的改革开放使国家不断富强,同时每一个企业也是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那在未来一百年期间,国家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强国,对每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应该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寻找自己的机会同时承担自己的责任。乡村振兴作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企业要实现自己的责任,就是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来。

在上一阶段中我们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才有了一批企业家。在未来的一百年期间,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先富的一部分人要带动后富的人。所以我们讲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共同富裕是要每个企业家把一些因为发展能力或者是机会等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暂时落下来的这批人带起来。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群体就是农民。中国城乡差距是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差距,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发展机会相对比较少。在先富帮后富的过程中,这部分群体需要企业家去努力带动。

所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要进到整个国家最重大最急需的事件里面去,我觉得这个最重大的事件就是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责任的担当就是尽力帮助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城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民的富裕是共同富裕的最关键群体,企业家一起来承担责任,帮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企业家的可为领域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企业家能做什么?现在我们乡村旅游也很发达,很多企业到乡村,看到非常美的景色,看到非常古老的村庄,就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能不能在这里把这一片村子都改造了,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村子都发展起来”。我们想一想,企业家到底如何进入乡村?是不是简单的投一笔钱就能够解决的?作为企业家来讲,要承担社会责任,不是简单地做慈善,那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在乡村能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机会,同时我们在机会的发现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找到企业可为的领域。

(一)城乡融合

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机会和最重要的空间在哪里?一定要认识到现在整个中国进入城乡融合阶段。上一轮很多企业家的发展实际上是得益于城市化,比如说很多房地产企业,很多做数字的企业、制造的企业等等,实际上都是在利用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其中寻找自己的机会。这个在下一轮乡村振兴的最重要的机会中,就一定要认识到整个中国的城乡关系已经从上一轮简单的、单纯的快速城市化转向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是在一个国家在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乡村向城市转换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它是一种形态。美国从1790年到现在,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城市化。它的基本形态是有中心城市区,就我们看到这个蓝线,也有这个橘黄色的城市外围的郊区,另外还有非都市区。在城乡融合的这个阶段和形态下,发展机会不只是在城市中心的地区,还在城市的外围郊区,这也是在城和乡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态,然后再就是非都市地区,这三个地区都是有发展的机会。英国也是这样,在整个城市化的进程,最终不是只有城市,乡村消灭,实际上从乡到城是一个连续体的状态,发展到高级形态的时候,有非常美丽的乡村,也有非常发达的城市,另外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有不同的类型的城乡的融合的状态。

城乡融合形态的出现一般是在城市化率达到60%以后。60%以后这个国家的形态就不是单一的城市化的形态,也不是乡村会被消灭的形态,它实际上是一个从乡到城呈现连续体的状态。中国在2020年的时候,城市化率就达到了64%左右,跟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中国现在就是进入城乡融合的阶段。进入城乡融合的阶段以后,企业发展区域也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大量的经济机会不是只在城市,在城乡融合的区域会成为我们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

城乡融合作为从乡到城一个重要的阶段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特征。第一,人口向郊区和乡村的流动。也就是整个人口的迁移不是完全只是向城市地区,广阔的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成为人口迁移新的方向。做企业的非常清楚,人往哪里流动是最重要的发展的机会。在城乡融合的阶段,郊区对人口有非常重要的吸引力,产业在郊区和乡村地区的发展也带来大量的机会,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不断均等化。第二,城乡经济的相互依存。大都市区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整个经济活动不是只在城市地区,从城市中心区到郊区、乡村地区都有经济活动,有经济机会,所以我们讲城乡的经济是相互依存。第三,城乡的产业结构差异减小。整个乡村产业的结构开始非农化、多元化,乡村的产业结构跟城市地区开始趋同。第四,城乡的收入水平开始缩小。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幸福感、生活质量上的差距不再是天壤之别。

中国在城市化率达到64%以后,中国差不多就进入到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企业家朋友在寻找下一轮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说我们企业家的责任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寻找机会的发展,为整个国家来承担发展的责任。在城乡融合的阶段,企业家首先要认识到在城乡融合阶段到哪里去寻找机会?

这里面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城乡融合阶段最重要的城乡融合区域。第一,都市圈的城乡融合。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大的都市圈,非常明显看到从村庄到县城到城市形成一个连续体,村庄也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在一些县城也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城市也有很多的投资机会。第二,大城市郊区与城市区的融合。大城市的城市区域和大城市郊区之间的融合,城市区不断往郊区延伸,在城乡融合阶段实际上是郊区跟城区之间的融合。未来的发展机会,不光是在城市区内部进行投资,城市郊区也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第三,县城及其延伸区的融合。我们城乡融合的重要的载体是在县域,县域不完全是一个简单的从县城往村庄的融合,主要是县城及其延伸区的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开始出现企业家发展的新的机会和新的空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就是城乡融合区域,也就是我讲的三个区域。

(二)农业工业化

农业是最重要的产业,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具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农业报酬下降是现在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农业成为一个竞争力越来越弱化的产业。对农业来讲,企业应该在承担整个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来承担我们的责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解决整个中国农业的工业化的问题是企业家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长期以来农业都是以小农为主的生存型的、小规模的农业,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这样的农业形态是没有竞争力的。中国的农业到底怎么去做,要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是理念的问题,是农业如何工业化。产业和产业之间的竞争是产业能否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制造业之所以比农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是因为能实现规模经济。工业的规模经济的实现的方式是企业家在要素的组合中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报酬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小规模、分散的土地,世世代代靠农为生的小农,企业如何在农业工业化的过程中担起责任是中国农业产业是否能够具有竞争力的关键。

分享的案例是湄潭,贵州遵义地区非常贫困的一个县。80年代,从县城开车到乡村都要三四个小时。湄潭的产业变成现在这个景象,我觉得这就是美丽的乡村与有竞争力的产业。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农业到底如何搞上去,最重要的是农业一定要实现工业化。农业的工业化是不是和制造业工业化一样的形态,我觉得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农业实现工业化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工业化。传统理解工业化是制造业的工业化,结果是我们理解工业化只是在城市地区发生。工业化是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常规理解的简单的技术进步、制造业化。工业化的产业升级是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农业工业化与制造业工业化的过程就是要素组合方式的这种变化。农业也可以实现工业化,在乡村地区也可以实现工业化,工业化不是只在城市地区、工业部门发生。企业家在从事农业过程中,如何进行生产要素组合和将生产要素组合由低级向高级进行升级是关键。

湄潭发生重大变化是因为它找到了实现农业工业化的方式。农业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农业发展的特征,寻找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农业面临很大的瓶颈是千千万万的小农耕种着小规模土地,这样解决规模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可能把小农规模扩大形成大规模的,这与制造业不一样,制造业可以实现很大的规模,但是农业做不到。农业如何实现规模经济,这要根据小农和土地规模小的特点,把产业做大。通过湄潭的案例可以看出如何通过产业规模化弥补小规模农业的缺陷。湄潭发展特征:第一,全县以茶作为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农业工业化的过程。第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了产业的规模化以后,在农业生产率上可以体现出与其他产业相似的特征。第三,城市跟乡村同样的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农民的收入和城市的收入同步增长,甚至农民的收入更快的增长,城乡收入比下降。

1、持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

企业在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革命的过程中找地方政府合作很关键。湄潭的地方政府并不是简单地做规划,不是简单地把土地规模集中,在土地制度上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来解决中国农地的小规模问题,解决产业发展中土地的流转的问题,解决企业进到农村后土地的权利的问题,解决我们产业发展中的用地的问题,这是地方政府在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去推动的事。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在土地制度上的创新能否适应在产业发展中土地制度的需求,湄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制度的创新。

2、茶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如何选择、培育主导产业,既是需要地方政府推动的事,也是企业家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的重点。在推动农业的产业革命过程中重要的是寻找当地最有资源禀赋优势特点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每个县都有他们的资源禀赋优势,这需要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找到。有时候去到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讲我们这里可以做十几个特色产业,但是一个县的土地规模就是那么多,那么多的产业就没办法形成产业优势。湄潭最重要的资源禀赋优势就是茶,既有自然禀赋优势,又有长期形成产业优势。每个县能够做的产业是一到两个,企业家能否与地方政府一起商量、推动,把一个地方的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做到与湄潭一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亩的主导产业,再对产业进行不断的培育,包括产业面积的扩大,对农民的培训,市场的建设,质量的监管,公共品牌的培育,持续进行农业工业化过程。湄潭从80年代到现在差不多搞了40多年的时间。现在很多企业忙于跑马圈地,跟在城市搞房地产一样,政府也没有长性,但是一个主导产业的发展都是需要长期的时间,所以企业家与地方政府都要有长性。

3、农业工业化中要素组合的变化

企业家最重要的功能是做要素的组合,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如何进行要素的组合,第一,企业家跟地方政府共同把一个主导产业做大。现在农村中都说没有人去做农业,因为农业规模太小,农业回报有限,农民会更加往外跑的恶性循环。在湄潭茶的产业面积不断扩大到100万亩的过程中,农民从原来的外出打工,到之后的开始回来,尤其是年轻人,茶农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湄潭乡村的组织包括企业、包括各种合作,各种加工等在乡村地区不断发生,而在那些没有希望的乡村,组织是非常单一的。但是在湄潭大量企业都是在农村地区,企业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承担要素组合的责任,带动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加,形成企业在乡村地区不断组合要素,包括土地、产品、其他要素、加工等等,企业家不断在乡村地区成长。第二,企业承担技术进步的责任。一个地方的主导产业形成后产业能否不断的进行迭代,重要的是企业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起到创新的作用。企业家为什么在要素组合过程中推动技术进步呢?为的就是实现产业升级。湄潭在乡村地区的市场既有茶本身的市场,也衍生出茶相关的市场的发展,比如说茶叶经营、品牌专卖店、茶馆,也就是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

企业家在中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最难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而如何实现产业的兴旺,是要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过程。要把握农业的特质,寻找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与政府、市场、农民和合作社共同进行要素的组合,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三)提高单位土地回报与农业竞争力

企业家进入乡村之后,除了农业工业化的过程,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如何把整个产业竞争力提高,实现更好的发展机会。有的企业会讲,去了乡村就是扩大土地规模,认为把土地规模扩得越大,机会越多。我看到的情况也是如此,企业往往特别热衷于去扩大土地规模。中国农业在竞争力上一定要考虑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是要依据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中国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是土地规模小,就是说我们就是把整个土地规模做得再大,也没办法与美国相比,美国整个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是666公顷,中国城市化率就到了80%的话,我们还有几亿人在农村。所以中国的农业的竞争,我给企业家朋友们分享的是,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扩大土地规模,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单位土地报酬。

大棚内安装了物联网监控系统

以寿光为例,寿光是中国设施农业最重要的地区。在传统农业的时候,寿光的农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但是现在寿光为什么能做到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的提供地区?这些是在寿光上百万的散光小屋,这些小屋就是我们讲的设施农业。所以大家看这个设施农业,它的整个蔬菜水果大棚控制了温度和湿度,在大棚内部,不简单的就是一个塑料棚,安装了物联网的监控系统,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的环境,在整个温室大棚里干活的这些农民都是接受再教育与培训,尽管还是小农,但这部分农民已经不是原来的农民了,他已经能适应物联网系统下的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不管什么季节,蔬菜水果一年多熟,东北的朋友可以注意,东北土地规模很大,但是一年可以做到几熟呢?寿光的温室大棚通过物联网系统,通过技术的变革以后,蔬菜水果可以一年多熟,这样产量就可以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同样是莴笋,从播种到收割,现在只需要52天,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七倍。这个是不是和城市里面的工业化过程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单位土地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接下来这个是浙江某地的海鲜农场。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一个一个的海鲜农场的生产效率从哪里来?我在浙江宁海调研的时候,以前种棉花的时候,这些地区的收入是一年一亩八九百块钱,但现在这些地区的土地租金就达到了六七千块钱。如果单位土地的报酬低于六七千,怎么支撑这种农业呢?每一个海鲜农场基本是3到4层,全年都有收成,最低的是蛤蜊子,最高的是对虾,青虾,青蟹。这样就是每一层,每一季都会有相应的收入,这样单位土地回报就得到了提升,每亩的收益达到三万。

现在很多人讲生态循环农业,把它作为生态的理解。实际上,生态循环农业也是提高土地单位回报的过程。在乡村的生态文明也是企业责任,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生态的过程实现农业的技术革命,来实现新的要素组合,提高单位土地的回报。比如这个是莲藕和养鱼,也是生态循环农业,但是他的土地单位回报就大大地提高了。再比如芥菜,蜜蜂和鱼虾的生态循环,每一个都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机会,看上去是一个生态的问题,但是背后是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

(四)村庄的体面与活化

1、村庄的未来

企业家进到乡村之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改造村子。但我告诉大家,只要你这么想问题,你基本上离死就不远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村庄为什么没有活化?是因为农民笨吗,是因为农民不爱村子吗,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下一轮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理解村庄发展的规律,几十万个村庄不可能全面同时同步都实现活化。未来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大部分村庄的体面,还有少部分村庄的活化。对企业家来讲,在村庄的发展过程中,不要一股脑的想把村庄都做活。现在很多企业家进入村庄之后,都是整村整村的在那里折腾,结果是第一两年手上还有一些钱,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基本上就折腾光了,农民觉得折腾了几年村庄也没有变好,农民也开始怀疑企业家。所以,企业家进入到村庄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去干什么。如果我们是为了实现村庄的体面,这就是去做公益,就不要想着去挣钱。在村庄的体面过程中,实际上是企业和政府一起为村庄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为改善村庄的基本状况做出一些努力。如果是想让村庄体面的话,这就是做公益,这就要意识到大部分村庄未来变化的规律。

第一,在中国的未来,村庄的半径会适度扩大。现在很多企业也在乡村搞拆村合并,我劝大家千万不要听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要把这个村庄做到几万人,然后把一些指标拿到城市去卖,我建议大家不要去参与这件事,这也是有一点违背规律的。村庄是不灭的,而且村庄不可能做得跟城市的社区完全一样。但是村庄未来的半径会适当地扩大,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农业的发展方式已经从原来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开始向机械化转变,所以农业现在已经不需要投入很多的工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村落的半径发生变化,为企业家进入乡村进行改造提供了一个机会。比如,在未来,三四个小的传统自然村会合并成一个相对大规模的村落,但是村庄还是保持村落的形态。

第二,村落半径扩大之后,村落的功能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村落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提供安全,另外是农民从事农业相对方便,还有就是农民家族宗族维系关系的功能。当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以后,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未来村落的功能,类似于城市市民相对集聚在一起进行文化与交流的场所,是承担村级组织上传下达,为大家提供一些公共服务等这些功能,生产的功能大大的下降,但服务与文化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第三,村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村庄以外的公共服务基本上是政府在提供,村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上是依托于本地出去挣钱的人回来投资修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所以,企业家进入到乡村之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块儿是很重要的。

第四,老人需要适度的集聚。40岁、50岁、60岁的这些老年人还是居住在乡村,老人在村庄需要有适度的聚落,在一起聊天,康复,排除寂寞。所以,未来为老人提供公共服务在村落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外面回村的人乡愁的寄托。因为现在乡村极度的破败,外面回到乡村的人都是对乡村的未来感到非常悲观。村庄适度集聚之后,未来的村庄是可以变成诗和远方的,大量在外面务工的人带着孩子回到乡村住个一周两周,是在一个非常体面的有公共服务提供的,而且具有很强文化功能的一个村落生活。

我觉得这是第一类,就是企业去做公益,承担的责任,就是如何让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村庄衰败的状况变得体面起来,这是需要企业家去乡村从事公益的事业。

2、村庄的活化

中国10%-20%的村庄未来会变得更有生气,产业会更加丰富,很多外来的人会进到村庄。给大家分享的这个例子是浙江丽水的松阳县,一个非常古老的乡村,这个地方有71个国家级的传统村落。企业家进到村子把农民的房子都做了改造,甚至设想把整个村子都改造,这是不具有持续性的。松阳的这些村庄非常古老,非常美丽,非常具有诗意,但是他没有活化。

企业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来进行村庄的活化。第一,整理乡村振兴的顺序。将乡村振兴从改造乡村开始不具有可持续性,农民也会产生怀疑。松阳有非常美丽的村子,改造乡村会使农民怀疑是不是要把古老的村庄都变成企业家的,很快会失去信任,导致在村庄很难生存下来。农业工业化的过程是如何实现村庄活化的重点,要把地方产业带起来、做起来,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有机会。松阳和湄潭一样,以茶产业为主做到了上百亿。

第二,恢复乡村的传统业态。每个乡村都有其传统的业态,中国传统的乡村农和工互补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的复兴使整个传统产业不断多样化是我们未来企业家在乡村去从事、去努力、去挖掘的地方。松阳在农田边建造红糖工坊,将制作工艺现代化,具有表演性。旅游的人在这里可以边喝红糖水边欣赏表演,离开时会购买一些相关的产品。乡村很多业态的恢复、打造传统产业的是企业家要去做的。

第三,通过文化激活乡村产业。现在政府看到旧的、破的就想推掉。乡村最有文化味的东西可能是未来最有价值的地方,松阳没有轻易的以破坏的方式进行推倒,而是赋予很多文化的含义,保存乡土味,这样外面的人就会进到乡村,通过文化结合产业来恢复乡村的市场,乡村开始活化。在松阳最穷海拔最高的一座名为陈家铺的村庄开设了一家先锋书店,书店生意非常之好,很多旅游者在这里买书,同时也变成了一个景点,有专门的公交车线,并且这里除了卖书还会制作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产品,比如明信片、手袋,把地方文化的符号变成了有价值的产品。最后是发展民宿。松阳的启发是乡村振兴是有顺序,先要活业,业活了会有人来做产业,有人到这里来,然后再活村。

第四,在打造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资本的,需要有知识分子的介入,需要企业家的介入,而介入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理念带入的过程,想法进入乡村的过程。企业家在整个中国未来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和国家和政府和农民共同推动整个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机会,但是一定要做对。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第一进入城乡融合的阶段后不仅在城市有大量的发展机会,在城乡融合的区域也出现大量的发展机会。乡村大量的发展机会也开始出现,产业开始不断的复杂化,城市对乡村的产品、空间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地扩大,城乡融合阶段的到来为企业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第二,中国农业必须要振兴。中国农业不振兴,中国产业不可能真正全面振兴,因为农业提供了产业发展最基础的部分。企业家在承担责任的时候,如何推动农业产业革命。企业家需要像上一轮在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过程中推动城市产业革命一样,找到中国农业产业革命的秘密,根据农业的特点,根据这个乡村的特点,找到产业要素组合的方式,进到农业里面的某一个地方农业的某一个主导产业,久久为功,在实现农业产业革命的过程中,找到我们的发展机会。第三,中国的村庄未来肯定是一个巨变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不是要企业家去那里拆村子,简单地搭建民宿,把村庄变成城市。企业家需要根据村庄发展的规律一部分做公益承担我们的责任,把村庄做得更加体面,另外的一部分做村庄活化,在整个村庄活化的过程中找到发展机会,同时推动中国乡村的复兴和乡村价值的提升。

警惕乱作为的危害

这个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是大有可为,但是大家不要瞎作为,这个瞎作为既会把大家上一轮挣的钱给断送掉,但同时也把整个中国几千年的这个乡村的根脉也给断掉,我们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在乡村未来100年再来看中国的乡村,就是看我们企业家在中国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做对了什么?如果我们把整个乡村都灭了,我们就是罪人。如果我们是符合乡村发展的规律,把整个中国能留下一部分放在未来100年甚至1000年都存在的、非常美好的,非常有价值的村庄,同时让其他的村庄在演化的过程中能够体面,这个就是我们为这个民族留下了最重要的财产,也是我们企业家积了最大的德,积了最大的福。如果不负责任地把整个乡村破坏掉,我觉得我们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罪人,也是民族的罪人。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