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2022年7月29日晚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院长论坛”在线上顺利召开。来自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28位院长等嘉宾出席了本次院长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
刘守英院长首先代表主办单位对参会的各位院长等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当前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好时机。如何把政治经济学发展好,并且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研究范式,这需要有一个更好的队伍来推动。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非常需要年轻老师和学生的参与,因此我们举办了首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此次的院长论坛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问题。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理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体系的关系,二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划分,三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方面,这几年政治经济学培养的学生就业还是很不错的。我们该怎么样为理论经济学培养更多的政治经济学科人才?人才培养、人才去向和未来政治经济学科发展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院长论坛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涉及两个视角,一是理论体系是内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二是它一定是在中国经济理论变迁的过程当中。另一方面,用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纲领构建内核、保护带和解题方法,这可能是一个未来演进的路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内核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保护带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划分问题,安同良院长认为,这有历史原因,我们现在仍然要坚持,因为很多学科都变成了一级学科,如果经济学这么庞大都是一级学科,那么我们的空间就很有限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接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自主知识体系研究肯定非常重要,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讲话的重要精神,就是我们怎样用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论,来把我们自己的实践说清楚,同时把我们的理论推广到世界,这非常重要。首批的9本教材怎样编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看自主知识体系能不能在这9本书中体现。这个问题又需要着重思考三个方面:自主知识体系一定要立足中国实践;要概括出我们取得的成就中真正反映经济规律性的东西;自主知识体系要有世界认同度。第二,经济学科合并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大家根据新的东西来设置新的专业。第三,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人才很难很好地接续下来。而解决办法是参考学校对两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这类出成果比较慢的学科提供的支持和保护,否则如果经济学院没有学生和老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就没办法做下去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发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就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面提出了几个想法。第一,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最重要的是着眼于理论创新和推进,而且不仅仅针对中国情况,还应该对全世界的问题具有普适性,这样才有更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第二,自主创新,包括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与新的问题,从研究角度、理论发展角度讲,必须能够与时俱进。第三,政治经济学也要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互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集很多经济学科内外的理论发展起来的。第四,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特政经的发展,一方面要关注我们自身出现的新的理论需求,对于现实问题的回应,另一方面也要盯着现代资本主义理论制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可能具有的优势和成功的地方,从比较的角度来研究未来政治经济学。第五,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还是要在理论发展的同时强调经验实证。总之,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应该在理论方面真正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不是通过政策来解释政策,也不仅针对中国自身的情况,更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找到我们在理论创新上的立足点。未来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把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体系建设起来。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发言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也谈了几点看法。首先,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完全新创一套知识体系,而是强调我们有自己的创新和自己的贡献。我们对知识体系的贡献包括对知识的创造、改进和组织。其中知识的组织在我们建构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中会有相对来说更多的工作要做。因为整个知识体系从单个概念到概念体系到逻辑架构再到最后整个世界图景的形成,是不同层次的内容。其次,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我们既需要用它来回答时代的问题,又要能够回答世界的问题。最后,关于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和人才去向的问题,这涉及到经济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建设和发展定位方向上的区隔,我们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经济学科定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教授则提到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定义,即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融合中国经济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实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一般经济理论。他认为,在讲中国经济学自主理论体系的时候,我们要回答几个问题:第一,它和新古典体系是什么关系?它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什么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微观经济学如何来写,就取决于我们怎么来理解中国经济学。有人觉得,中国经济学实际上是经济学在中国,是既有的一般理论加上中国的案例;有人觉得,中国经济学是中特政经,也有人觉得,中国经济学是一种代表中国学派的观点的理论,类似于奥地利学派,但也有不少反对意见。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受启发于中国实践,提炼出来的具有一般意义的经济理论,既要解释中国,但又不仅限于中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教授发言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了几点看法。第一,从历史进程来看,毛泽东最早提出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第二次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际上应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算起,而非从改革开放之后算起。第二,中特政经不仅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应该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学,即在中特政经中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统一。第三,如何实现这种统一,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两类分工思想——团队化分工和市场化分工,与毛泽东主席讲的“组织起来”在理论上进行疏通。第四,“组织起来”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分工发展和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第五,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组织起来”的核心力量。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教授发言提出,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要自主建设中国特有的哲学社会科学认识和经验系统。这一知识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中国自主,主要表现在:一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二是立足中国经验,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三是鼓励主动思考,培养自觉行动;四是注重原创成果,倡导开拓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源头和内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知识体系的必然产物和外在呈现形式。针对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应该做到“1234”——“1”是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2”是2个借鉴,借鉴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中适用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和借鉴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优秀的思想;“3”是3个回答关键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4”是4个结合,即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经济学构建相结合、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学人才培养改革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相结合。最后,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待遇、职称评定和退出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论文发表上面临期刊比较少的状况,因此,强化对政治经济学期刊的建设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教授发言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周颖刚教授就自主知识体系谈了三点看法。第一,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它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应该借鉴各种各样有用的知识体系,包括西方经济学、优秀传统文化等等。最核心的是研究范式问题,包括理念和方法两个部分。第三,要讲述中国故事,以及用什么来讲述中国故事。它不是一开始就创造出自己的名词,而是先把中国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再用国际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推广到世界各地。同时,要在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基础上加以创新。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周颖刚教授发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则从五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自立自强发展的必要性。一方面这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理论自信的需要;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效;四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最后,他介绍了本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情况。学校政经学科近几年虽有发展,但仍存在政治经济学教学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力量不足,缺乏政治经济学领军人才、与国内外著名高校互动互访学术合作和交流较少、政治经济学智库成果和影响力不够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有待加强等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盖凯程教授指出,中国自主经济学体系核心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为建立独立完整系统的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样本容量、实践素材和现实条件,但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有赖于学术界对中国社会经济运行的约束条件、实际进程状态和沿用路径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科学抽象。因此有四步要走:一是历史地去考证,特别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脉络和内在机制;二是在考证基础之上抽象出规范的、科学的、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三是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诸多层面的有机结合,从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等层面提升团队在逻辑的自洽性和理论阐释的科学性和指导现实的精准性;四是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去构建起一个中国自主经济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盖凯程教授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军教授首先对前面各位院长谈到的对自主知识体系的看法表示赞同,接着汇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建设情况。一方面,相对于应用经济学而言,理论经济学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弱学科,如果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合并了,那么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研究就可能会越发边缘化。另一方面,本校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这两年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老师大量的时间还是用来完成授课和教学工作量,研究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军教授发言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新宇教授提出,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特别是经济学科的构建首先是要围绕中国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以“三新一高”为主要基调——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主体,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相互促进的发展。另外从本校的情况来看,还是急需要恢复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经济学教材。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新宇教授发言
湘潭大学商学院院长韩雷教授指出,我们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点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和普适性。第二点是自主知识体系应该有更广泛的解释力,不仅能够解释现代资本主义,也能够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丢掉了这两点,我们的自主知识体系很可能就变成了闭门造车。另外关于人才培养方面,也希望向人民大学学习,办数理经济学班和中特政治经济学班,在中文期刊上也希望国内C刊数量能扩展一些。
湘潭大学商学院院长韩雷教授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吴本健教授则强调了三个观点。第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离不开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创造性认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作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席。第二,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建设现在是理论和实证两条腿走路,理论上有资深教授黄泰岩教授带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实证方面按照数据库建设、政策评估和理论抽象三个逻辑,从发展经济学、数字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努力。第三,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目标还要关怀人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吴本健教授发言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教授针对刘守英院长提出的问题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回答。第一,如何总结出中国经济学,重点是“三性一度”——科学性、先进性、普适性和接受度。第二,两个学科的合并和分拆的问题。站在财经类高校的角度,如果合并,很多财经高校今后报博士点就会面临巨大的困难。第三,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三个问题:近年政经博士生比较难招;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出现了一些偏差;政治经济学人才考核也存在不少问题。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教授发言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洪梅教授则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回答了这一问题: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我们民主性、主体性、全面性和包容性。在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理解上,张洪梅院长认为,要有一个基本依据,就是中国特色实践发展和历史规律。在此基础上应该有一个根本的导向,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最终要完成一个时代命题,即我们真正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回答世界之问。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洪梅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谈了自己的三个感受。第一,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还是我们所处新时代的问题,时代的问题引导着我们需要去探索新的规律,因此它一定需要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中国已经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实践者。第二,新时代的问题特殊性来自于复杂性和时代的挑战,它是一个联系日益密切的矛盾运动体而产生的问题,问题复杂性决定了知识体系的内容。第三,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为指引,必须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特殊性的,再用这个方法来理解自身和当前的复杂世界。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注重理论创新,把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国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其助力于中国国家发展、引领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应用空间自然也就成型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发言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自主知识体系以中国实践为基础,中国发展问题涉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转型奇迹、结构转变奇迹、反贫困奇迹等一系列现象,这些现象首先得讲明白、讲清楚。第二,自主知识体系要有理论思想。第三,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有世界意义。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理论不仅要解释中国,还要能够对世界有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就什么是好的教材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人才培养的核心。高等教育需要回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定位和要求,而这种回应的落实就体现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上,并通过教学、课程建设来展开。教材作为课堂教材和课程建材所依托的素材,实质上是培养目标现实的载体和呈现。首先,一个好的教材应该符合三个标准:一是知识性,就是要充分吸收国际范围内同类教材、理论体系方法和相对成熟的原理;二是兼容性。所以我们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要能够和世界对话,能够在国际平台上活动,要有全球视野,要融合不同历史、文化和经验,切实反映相关的知识、问题的多样性;三是启发性,要鼓励自主学习,老师起引导作用,应该把更多创造性、主动性留出来,让学生去接触前沿。其次,由于大学里各学科并不是先后连贯的,学生成长也不要求各门科目的连贯性,而是知识积累、不同科目之间的交往和新兴趣的发展。因此,应该把知识传输过程和人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大学尤其是研究性大学的进阶性课程,应该鼓励以更丰富、更多元甚至更个性的教学资料作为支撑。第三,关于引进教材的定位问题。最后,董志勇教授指出,教材建设并不是拿出一个具象的教科书,它本身是实践化教育中和改革的侧面,我们最终的目标还要和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培育出符合国家建设的高质量人才,这是我们立德树人最终的核心,所以教材的建设也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与教育中心工作统筹推进。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发言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首先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内涵既不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是西方经济学舶来品,而是我们的“自主构建”。其次,对这一问题的强调,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是具有一致性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经济学知识体系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需要自主创新。总之,我们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自主,要凸显中国主体地位,强调用中国自主创造的经济学理论回答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问题。另外,李政院长对如何打破西方中心论总结了六点:一是建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三是落实到实践当中,指导实践;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五是把中国成功的经济实践系统化上升为新的理论,六是谁来构建的问题。这不仅要政治经济学者来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各个学科的学者,包括学术界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参与。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发言
刘守英院长对各位院长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此次院长论坛形成了以下四点共识:第一,经济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经济学科本身的高质量发展;第二,目前阶段,中国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我们需要原创经济理论的时代,这有赖于整个经济学界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也是我们经济学人的使命;第三,经济学理论创新离不开对实践更好的把握和包容性,我们既需要对实践、问题有更好的提炼,也不能搞极端化、相互排斥或者非此即彼;第四,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它的研究范式,如果我们形成不了研究中国重大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会对学科发展带来很大问题。
最后,刘守英院长再次对各位院长的参会和发言表示感谢。他指出,无论就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政治经济学科的发展,还是人才培养包括整个经济学科的发展,大家都谈了很多真知灼见。也形成了很多共识,这体现出每个学校、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都是很好的事情。大家今晚畅所欲言,一起听、一起说、一起讨论,大家也一起期待中国经济学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未来,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