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关于当前宏观形势的几点认识
王一鸣:关于当前宏观形势的几点认识
王一鸣:关于当前宏观形势的几点认识
字号:
来源:无  发表日期:2016-11-09   阅读次数: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8 年,但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去。一是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但2016 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低增长态势。发达经济体呈现温和、不均衡的复苏态势,增长率略有回升,这主要得益于美国、英国经济转暖。新兴市场整体增长不容乐观,受强势美元和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结构性矛盾凸显,增长可能陷入停滞。二是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受全球增速放缓、多边贸易体制受阻、供应链扩张放慢等影响,过去四年货物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三是中国的溢出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2015 年8 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和2016 年1 月股市波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很多国际会议的话题自觉不自觉地转到中国经济上,凸显了加强沟通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第二,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2016 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将继续释放,但随着投资增速逐步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实质性启动和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下半年有望阶段性企稳。一是投资增速将逐步筑底。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在过去两年大幅回落后企稳,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投资增速有望企稳。二是化解过剩产能将实质性启动。这对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将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增势强劲,将部分抵消旧动能的衰竭。总体判断,本轮经济回调的阶段性底部有望在2016 年出现,全年将实现6.5%以上的增长。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大力度。当前,面临需求放缓和供给结构错配两方面问题,要求从供需两端发力,既要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更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前,要从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入手,摸清底数,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明确产能削减目标,加快出台人员安置、债务处置、资产重组等具体政策措施,消除企业退出的各种制度性障碍,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与地方产能核减挂钩;积极探索用市场化的方法出清产能,如建立全国性的过剩产能交易市场等。


      第四,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南北分化。2015 年经济增速前十位的省份除了天津外其他都在南方,倒数后五位全是北方省份,基本都是能源资源大省,经济转型相对迟缓。


      第五,工商银行应坚持国际化战略。工商银行要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战略核心要转到提高效率上来。在网络布局调整上,国际化是很重要的战略方向。中国对外开展产能合作,但面临的瓶颈制约是融资。这主要是受到一些体制制约,比如境外资产不能抵押,反映出国内银行对境外资产的处置能力比较弱。工行近几年在国外布点发展较快,但仍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工行应该是一个国际化银行,这将倒逼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内控的强化,人才的培养,精细化管理等等。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当然走的步子要稳健。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工行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肩负着责任,国际化对工行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8 年,但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去。一是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但2016 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低增长态势。发达经济体呈现温和、不均衡的复苏态势,增长率略有回升,这主要得益于美国、英国经济转暖。新兴市场整体增长不容乐观,受强势美元和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结构性矛盾凸显,增长可能陷入停滞。二是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受全球增速放缓、多边贸易体制受阻、供应链扩张放慢等影响,过去四年货物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三是中国的溢出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2015 年8 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和2016 年1 月股市波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很多国际会议的话题自觉不自觉地转到中国经济上,凸显了加强沟通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第二,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2016 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将继续释放,但随着投资增速逐步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实质性启动和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下半年有望阶段性企稳。一是投资增速将逐步筑底。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在过去两年大幅回落后企稳,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投资增速有望企稳。二是化解过剩产能将实质性启动。这对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将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增势强劲,将部分抵消旧动能的衰竭。总体判断,本轮经济回调的阶段性底部有望在2016 年出现,全年将实现6.5%以上的增长。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大力度。当前,面临需求放缓和供给结构错配两方面问题,要求从供需两端发力,既要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更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前,要从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入手,摸清底数,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明确产能削减目标,加快出台人员安置、债务处置、资产重组等具体政策措施,消除企业退出的各种制度性障碍,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与地方产能核减挂钩;积极探索用市场化的方法出清产能,如建立全国性的过剩产能交易市场等。


      第四,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南北分化。2015 年经济增速前十位的省份除了天津外其他都在南方,倒数后五位全是北方省份,基本都是能源资源大省,经济转型相对迟缓。


      第五,工商银行应坚持国际化战略。工商银行要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战略核心要转到提高效率上来。在网络布局调整上,国际化是很重要的战略方向。中国对外开展产能合作,但面临的瓶颈制约是融资。这主要是受到一些体制制约,比如境外资产不能抵押,反映出国内银行对境外资产的处置能力比较弱。工行近几年在国外布点发展较快,但仍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工行应该是一个国际化银行,这将倒逼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内控的强化,人才的培养,精细化管理等等。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当然走的步子要稳健。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工行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肩负着责任,国际化对工行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8 年,但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去。一是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但2016 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低增长态势。发达经济体呈现温和、不均衡的复苏态势,增长率略有回升,这主要得益于美国、英国经济转暖。新兴市场整体增长不容乐观,受强势美元和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结构性矛盾凸显,增长可能陷入停滞。二是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受全球增速放缓、多边贸易体制受阻、供应链扩张放慢等影响,过去四年货物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三是中国的溢出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2015 年8 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和2016 年1 月股市波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很多国际会议的话题自觉不自觉地转到中国经济上,凸显了加强沟通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


      第二,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2016 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将继续释放,但随着投资增速逐步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实质性启动和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下半年有望阶段性企稳。一是投资增速将逐步筑底。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在过去两年大幅回落后企稳,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投资增速有望企稳。二是化解过剩产能将实质性启动。这对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将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增势强劲,将部分抵消旧动能的衰竭。总体判断,本轮经济回调的阶段性底部有望在2016 年出现,全年将实现6.5%以上的增长。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大力度。当前,面临需求放缓和供给结构错配两方面问题,要求从供需两端发力,既要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更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前,要从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入手,摸清底数,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明确产能削减目标,加快出台人员安置、债务处置、资产重组等具体政策措施,消除企业退出的各种制度性障碍,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与地方产能核减挂钩;积极探索用市场化的方法出清产能,如建立全国性的过剩产能交易市场等。


      第四,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南北分化。2015 年经济增速前十位的省份除了天津外其他都在南方,倒数后五位全是北方省份,基本都是能源资源大省,经济转型相对迟缓。


      第五,工商银行应坚持国际化战略。工商银行要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战略核心要转到提高效率上来。在网络布局调整上,国际化是很重要的战略方向。中国对外开展产能合作,但面临的瓶颈制约是融资。这主要是受到一些体制制约,比如境外资产不能抵押,反映出国内银行对境外资产的处置能力比较弱。工行近几年在国外布点发展较快,但仍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工行应该是一个国际化银行,这将倒逼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内控的强化,人才的培养,精细化管理等等。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当然走的步子要稳健。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工行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肩负着责任,国际化对工行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学者观点
王一鸣
1959年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国家计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和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长助理。2001年1月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
简介详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