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解读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后简称《建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规划建议文本,与“十二五”、“十一五”、“十五”等规划建议文本相比,我认为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报告具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这是第一个“双导”建议读本,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第二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文本从头到尾贯穿发展这一主线。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必须靠发展来解决问题,没有发展是不行的。在发展主线条件下,规划建议文本又强调全面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这次发展理念强调整体协调性。文本既全面规划,又突出重点,这次重点是要突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第三个特点是全球视野、高瞻远瞩。规划建议文本讲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即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高瞻远瞩地站在全球视野来布局未来五年的发展。
第四个特点是特点鲜明、耳目一新。规划建议文本的结构框架与往年都不一样,让人感到很新鲜。但这个报告既高又实,既有战略性,又务实管用。提出很多新政策,且可操作性强。
第五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最具战略意义,思想性和理论性兼具。提出一套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即“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构成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所以说这次规划建议报告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十三五”规划建议体现了两个“第一”,一是“十三五”规划是新一届党中央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二是“十三五”规划是新常态下“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称之为“小梦”。待第一个梦实现了,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达到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这是第二个目标,是个“大梦”。所以“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第一个一百年”之梦。
“十三五”规划建议报告坚持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分析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六个基本原则、一组目标要求、“五大发展理念”,部署了一系列改革开放任务,推出了一批惠及民生的新政策。简言之,“十三五”规划建议可用“1+5+N”来理解。“1”指一个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指“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N”指一系列新的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清单。
“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具体结构安排是三大板块八大部分。第一板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讲形势判断、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理念;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七部分,主要讲“五大发展理念”;第三板块是第八部分,主要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三大板块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第三部分是创新发展;第四部分是协调发展;第五部分是绿色发展;第六部分是开放发展;第七部分是共享发展;第八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形势判断和指导思想
第一,形势判断。“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
第二,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关键词是“三个坚持一个确保”。“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三是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一个确保”指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中国梦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规划建议提出五大目标要求,这五大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求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更贴近老百姓。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一番”,一是全国GDP翻一番,二是人均收入翻一番。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明显加大,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加快提高,这是第一次在规划建议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出中国要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普遍提高。
第二,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缩小。《建议》提出要在现有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即消除现有7017万贫困人口。按照物价指数调整,到2020年人均4000元以下的人口要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国的所有贫困县要全部摘帽子,区域的整体性贫困问题要全部解决。
第三,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要提高。这次强调要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目标,这是一个新内容,专门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部分提出来。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要改善。倡导生产和生活方式要绿色、低碳。
第五,体制制度要更加成熟健全。基础性制度体系的形成、人民民主的更加健全、法治社会的保障、人权的保护、财权的保护等都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在这些目标下,《建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
第一,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位置。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所以创新要贯穿于今后五年的一切工作中,要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强调全面,就是社会、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要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整体性。所以《建议》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要同步发展。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今后五年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建设新格局,这是党的文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要想繁荣发展必须开放,这次提出来要奉行共赢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什么叫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就是要从过去出口低端劳密产品为主的对外开放转向将来要输出资本、高端产品,进行技术合作、开发为主的开放战略格局,同时还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供给和经济制度和规则的制定。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核心提出“三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让人民享受。要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创新发展
第一,培育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中第一个大内容是要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在培育发展新动力中提出三大需求的作用,把消费放在第一位提出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时期,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超过投资。
第二,拓展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空间要把握好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这五个空间。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使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是主导,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权。
第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承包关系、耕地制度保护、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安全化等提出要求。
第五,构建产业新体系。这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头戏,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包括了“互联网+”、11大行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第六,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民营企业引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市场体系建设、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管理制度建设都作了论述和部署。
第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这里提出两个要点:一是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今后五年要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二是要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对生态保护、粮食安全、能源、金融、财政、矿产,网络等安全方面都作了一些部署。
创新发展有四个政策亮点:一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二是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推进股票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四是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并提出了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二是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三是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四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五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四)协调发展
第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强调要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要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推进发展。
第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0年要完成1亿农业人口市民化,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一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二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第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本部分有四大政策亮点:一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三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还提出要实施四项工程:一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二是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三是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四是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五)绿色发展
本部分提出“三绿理念”,即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第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在全国设立统一规范标准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北京就在调城市规模,北京市政府机关要向通州搬迁,城市人口未来五年每年要减少一个百分比,这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
第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向高端高效发展,这是“双高”。
第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该部分专门提出交通运输要低碳发展,要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第四,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倡导合理消费。
第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出要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各个省、地区对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由省垂直到下,到县是派出机构,到地市是省和地双重管理,服从省的领导。
第六,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要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水生态保护。
这部分有四个政策亮点:一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二是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三是首次提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四是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本部分也有四个工程:一是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二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三是实施雨水资源、洪水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四是实施山林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六)开放发展
第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对内要加强沿边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两个基地一个区”,即多种对外开放基地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以及一个经济区,中国在后五年要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要完善投资布局,在国外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
第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第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行陆海内外联动,陆地“一带”、海上“一路”。东西双向开放,向西实现欧亚一体化,向东实现亚太一体化的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
第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推进区域性的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一是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三是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全世界可储备、可交换、可兑换的货币;四是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现在有天津、福建、广东、上海四个自由贸易区试点,下一个五年要在全国全面展开自贸区建设,要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国资本进入国内以后不能限制,用事后限制和负面清单管理。
(七)共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用。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公平又要保障民生。要带领所有的中国人,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第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强调政府要增加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强调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
第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第一次提出脱贫攻坚的战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贫,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贫是战略思路,方法是要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有耕地,要实施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计划有可能会普及免费教育。
第四,促进就业创业。
第五,缩小收入差距。一是强调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劳动报酬提高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工资要与价格挂钩、与增长速度挂钩;三是要实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劳动收入,今后五年要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要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五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六是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七是实施人口均衡发展,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本部分的亮点:一是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四是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六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实施的工程是脱贫攻坚工程。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第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
第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这部分提出两大工程: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二是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发生重要变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审慎应对。
(一)“十三五”时期国际上的有利因素
一方面,“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到温和复苏增长期。世界经济在过去的五年里连续走低,今后五年有可能进入温和复苏增长期,在这温和复苏增长期,有三类国家会为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带来机遇: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会从供给和需求方面提供机遇;中上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可能会有一部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如巴西、阿根廷,它们会比中国优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增加,这些国家需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中国可以提供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例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再上一个台阶也会产生需求、增加供给,对中国经济形成拉动作用。
另一方面,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蓄势待发。这些技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产业的升级改造带来很大影响:一是渗透,四大技术融合后,相关产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二是跨界,一些产业边界模糊,如文化与农业结合形成了观赏农业,互联网+工业+农业形成了“互联网+”产业,产业边界模糊。互联网在线生产、互联网交易O2O(On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都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了,这样会产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原有产业冲击和改造。比如无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厨师、“超级环”交通系统等都是在利用新技术开发的一些新产品。“超级环”交通系统是第五代陆地交通系统,由美国知名企业家设计,时速达1220多公里,比飞机节省了一半时间,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需30分钟,设计者说“再过7到10年‘超级环’有望迎来首批乘客”;还有帮助人记忆的眼镜、DNA生物记忆卡,在未来五年可能出现规模化生产;再比如3D打印机技术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后,可使制造业技术由减材技术变为增材技术。现在传统制造是用减材技术,要制造一个很细的发动机轴承,必须拿一个比它粗的铁管或钢铁管放到车床上,通过车铣磨钻刨床,打的越来越细,中间有好多材料排放掉,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污染环境。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是增材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衣服、汽车零部件、飞机零部件都可以打印处理,3D打印是一个很深刻的产业革命。再比如量子计算机、氢燃料汽车、纳米机器人。此外,利用基因制造技术对人体进行细胞检测修复和复制,动物身上可以培育人的器官。基因制造到底是生物产业还是制造产业已经分不清楚了,制造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的产业已经边界模糊。
为应对新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发达国家都采取了新的政策。如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美国制定了重振制造业政策、日本提出新成长战略、韩国提出未来增长新动力,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英国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所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机会,也给中国带来了机会。据预测,从2015到2025年,世界会有十余个新兴产业技术,产生近40万亿美元的价值,这40万亿美元的价值对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是机会。比如说移动互联网可以产生10亿的就业工作岗位,这是互联网的,产生10万亿美元的潜在价值,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2.3亿个工作者,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器官,可以减少2600万个癌症患者的死亡。
(二)“十三五”时期国际上的不利因素
首先,高端制造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发展中高端产业形成“上压”效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正在吸引高端产业回流,发达经济体拥有技术优势、环境优势、能源优势,试图通过把布局在中国的一些中高端产业吸引回去的方式,给中国下一步发展高端产业造成压力。
其次,低端制造正在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对中国形成“下挤”效应。中国大部分制造业都处于中低端水平,鞋、服装、电子玩具、家具家电、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在中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环境管理相对宽松。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一些依靠外资建立的低端加工制造业已难以为继,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加上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进一步抬高了其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门槛。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是我们的挑战,并且这种趋势还会增加。
再次,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格局深度变化,大国博弈加剧。我国必须拿出更多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资源应对竞争。比如,美国在亚太地区推出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是在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上,实行更高级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信息互联网自由进入、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以及市场实行更加自由的关税贸易协定等,都是我们目前达不到的。第一,我们达不到,第二,这两个协定我们没有参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没有中国参加,我们只能被动地应对。所以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的国内有利因素
第一,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加大,释放“制度红利”,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培育新兴产业,打造若干增长极。通过“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支持十个领域的产业发展,通过融合联动使产业发展产生“1+1>2”的效果。此外,打造长江经济带,实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下一步还会推出一批跨区域的增长极,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板块式的发展会产生极化效应。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以下六大新兴产业会带来潜在价值6-80万亿人民币,健康产业将带来14-16万亿的价值、文化产业16万亿、节能环保产业16万亿、新一代移动产业15万亿、高端装备产业10万亿、旅游产业5-6万亿,还有新材料、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物流绿色农业都会有机会得到发展。
第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我们通过资本输出,高铁合作,产能融合等,产生共赢效应,带动周边发展。比如说我们建立三个通道需要投资;比如我们跟泰国、印尼、土耳其、美国加州、俄罗斯合作建高铁,都会产生共赢效应。
第四,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我们有强大的政府,中国的政府在世界上是最有能力、最有效率的政府;二是资本实力雄厚,201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33万亿美元,12月末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为601.91亿美元,资本强大有利于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人力资本雄厚,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中国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比较完整产业链供应体系的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都有利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十三五”时期的国内不利因素
第一,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下降,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十三五”时期,我们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近2300万人,年均减少500万人;而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2.54亿人,老龄人口的比重将会从2014年的15.5%,上升到18%。
第二,靠技术进步获得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企业研发不足,人才匮乏,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我国创新发展。
第三,金融风险因素在积累,加大了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从2005年的138%到2012年的211%,并且这个比重还在进一步增加。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的总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50%时,这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就进入到高风险期,“十三五”正好处在这个时期。
第四,产能过剩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业面临投资扩张冲动和国内外需求不足的矛盾。针对产能过剩,一方面资本存量调整困难,另一方面还必须拿出一部分增量资本来消化产能过剩,所以产能过剩是产业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大包袱。
第五,社会矛盾上升,风险成本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利益纠纷、突发事件这些棘手问题如何处理?弱势群体和中产阶层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出现以后,他们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的期待在上升,对环境问题、社会矛盾的容忍度在降低。期待提高,容忍度降低,一高一低,问题的处理就会有风险,这些都是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三、发展趋势与可能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在短周期运行中,恰好处于V字型的缓慢上升期。过去的12年中国经济走出一条不规则的M型曲线,尤其是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2%下降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6.9%,我认为下一个五年正好与这五年相反。过去五年是缓慢下行的五年,“十三五”将是缓慢上升的五年,但是后五年的经济增长要慢于要低于“十二五”时期。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接近尾声。工业投资空间会变小,消费回升比重会提高;重化工业将逐步被替代,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将会上升。资源配置结构中依靠大量土地、劳动力、物质消耗投入已成为过去,集约创新驱动将成为要素配置的新方式。
第三,城镇将会深入推进,城市化率会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全国人口比重60%以上。
第四,社会结构将会发生积极变化,市民社会开始形成,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望提升。
四、对“十三五”时期的目标预测和思考
中国在2020年人均GDP会超过12000美元,离发达国家的门槛更近了一步。“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不能低于6.5%,否则,“十三五”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实现不了。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底线思维”、“两个稳定”、“三个转变”。“底线思维”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发生重大区域性或全局性系统风险,干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打断发展;“两个稳定”是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把发展重点放在提质增效方面。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期待;“三个转变”是指推动对外开放战略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升服务业比。推进社会结构转型,促进市民化、城镇化水平,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
五、加快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部署
在落实具体部署时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全国来讲,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6.5%,但也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就会挤压了结构调整的空间,所以将经济增长率确定到6.5%-7%较为合理,为经济结构转型留出空间。
第二,抓紧时间研究《建议》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建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寻找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各地一定要抓紧实施,切实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第三,围绕重要领域部署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围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部署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第四,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实施一批重大改革开放措施。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统领全局的改革需要优先推进、整体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红利。
一、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解读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后简称《建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规划建议文本,与“十二五”、“十一五”、“十五”等规划建议文本相比,我认为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报告具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这是第一个“双导”建议读本,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第二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文本从头到尾贯穿发展这一主线。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必须靠发展来解决问题,没有发展是不行的。在发展主线条件下,规划建议文本又强调全面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这次发展理念强调整体协调性。文本既全面规划,又突出重点,这次重点是要突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第三个特点是全球视野、高瞻远瞩。规划建议文本讲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即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高瞻远瞩地站在全球视野来布局未来五年的发展。
第四个特点是特点鲜明、耳目一新。规划建议文本的结构框架与往年都不一样,让人感到很新鲜。但这个报告既高又实,既有战略性,又务实管用。提出很多新政策,且可操作性强。
第五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最具战略意义,思想性和理论性兼具。提出一套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即“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构成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所以说这次规划建议报告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十三五”规划建议体现了两个“第一”,一是“十三五”规划是新一届党中央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二是“十三五”规划是新常态下“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称之为“小梦”。待第一个梦实现了,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达到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这是第二个目标,是个“大梦”。所以“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第一个一百年”之梦。
“十三五”规划建议报告坚持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分析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六个基本原则、一组目标要求、“五大发展理念”,部署了一系列改革开放任务,推出了一批惠及民生的新政策。简言之,“十三五”规划建议可用“1+5+N”来理解。“1”指一个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指“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N”指一系列新的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清单。
“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具体结构安排是三大板块八大部分。第一板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讲形势判断、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理念;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七部分,主要讲“五大发展理念”;第三板块是第八部分,主要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三大板块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第三部分是创新发展;第四部分是协调发展;第五部分是绿色发展;第六部分是开放发展;第七部分是共享发展;第八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形势判断和指导思想
第一,形势判断。“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
第二,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关键词是“三个坚持一个确保”。“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三是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一个确保”指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中国梦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规划建议提出五大目标要求,这五大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求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更贴近老百姓。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一番”,一是全国GDP翻一番,二是人均收入翻一番。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明显加大,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加快提高,这是第一次在规划建议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出中国要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普遍提高。
第二,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缩小。《建议》提出要在现有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即消除现有7017万贫困人口。按照物价指数调整,到2020年人均4000元以下的人口要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国的所有贫困县要全部摘帽子,区域的整体性贫困问题要全部解决。
第三,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要提高。这次强调要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目标,这是一个新内容,专门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部分提出来。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要改善。倡导生产和生活方式要绿色、低碳。
第五,体制制度要更加成熟健全。基础性制度体系的形成、人民民主的更加健全、法治社会的保障、人权的保护、财权的保护等都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在这些目标下,《建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
第一,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位置。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所以创新要贯穿于今后五年的一切工作中,要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强调全面,就是社会、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要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整体性。所以《建议》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要同步发展。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今后五年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建设新格局,这是党的文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要想繁荣发展必须开放,这次提出来要奉行共赢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什么叫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就是要从过去出口低端劳密产品为主的对外开放转向将来要输出资本、高端产品,进行技术合作、开发为主的开放战略格局,同时还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供给和经济制度和规则的制定。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核心提出“三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让人民享受。要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创新发展
第一,培育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中第一个大内容是要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在培育发展新动力中提出三大需求的作用,把消费放在第一位提出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时期,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超过投资。
第二,拓展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空间要把握好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这五个空间。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使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是主导,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权。
第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承包关系、耕地制度保护、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安全化等提出要求。
第五,构建产业新体系。这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头戏,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包括了“互联网+”、11大行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第六,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民营企业引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市场体系建设、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管理制度建设都作了论述和部署。
第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这里提出两个要点:一是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今后五年要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二是要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对生态保护、粮食安全、能源、金融、财政、矿产,网络等安全方面都作了一些部署。
创新发展有四个政策亮点:一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二是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推进股票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四是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并提出了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二是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三是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四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五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四)协调发展
第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强调要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要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推进发展。
第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0年要完成1亿农业人口市民化,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一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二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第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本部分有四大政策亮点:一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三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还提出要实施四项工程:一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二是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三是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四是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五)绿色发展
本部分提出“三绿理念”,即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第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在全国设立统一规范标准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北京就在调城市规模,北京市政府机关要向通州搬迁,城市人口未来五年每年要减少一个百分比,这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
第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向高端高效发展,这是“双高”。
第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该部分专门提出交通运输要低碳发展,要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第四,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倡导合理消费。
第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出要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各个省、地区对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由省垂直到下,到县是派出机构,到地市是省和地双重管理,服从省的领导。
第六,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要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水生态保护。
这部分有四个政策亮点:一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二是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三是首次提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四是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本部分也有四个工程:一是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二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三是实施雨水资源、洪水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四是实施山林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六)开放发展
第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对内要加强沿边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两个基地一个区”,即多种对外开放基地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以及一个经济区,中国在后五年要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要完善投资布局,在国外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
第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第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行陆海内外联动,陆地“一带”、海上“一路”。东西双向开放,向西实现欧亚一体化,向东实现亚太一体化的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
第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推进区域性的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一是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三是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全世界可储备、可交换、可兑换的货币;四是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现在有天津、福建、广东、上海四个自由贸易区试点,下一个五年要在全国全面展开自贸区建设,要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国资本进入国内以后不能限制,用事后限制和负面清单管理。
(七)共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用。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公平又要保障民生。要带领所有的中国人,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第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强调政府要增加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强调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
第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第一次提出脱贫攻坚的战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贫,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贫是战略思路,方法是要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有耕地,要实施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计划有可能会普及免费教育。
第四,促进就业创业。
第五,缩小收入差距。一是强调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劳动报酬提高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工资要与价格挂钩、与增长速度挂钩;三是要实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劳动收入,今后五年要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要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五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六是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七是实施人口均衡发展,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本部分的亮点:一是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四是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六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实施的工程是脱贫攻坚工程。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第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
第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这部分提出两大工程: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二是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发生重要变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审慎应对。
(一)“十三五”时期国际上的有利因素
一方面,“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到温和复苏增长期。世界经济在过去的五年里连续走低,今后五年有可能进入温和复苏增长期,在这温和复苏增长期,有三类国家会为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带来机遇: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会从供给和需求方面提供机遇;中上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可能会有一部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如巴西、阿根廷,它们会比中国优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增加,这些国家需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中国可以提供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例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再上一个台阶也会产生需求、增加供给,对中国经济形成拉动作用。
另一方面,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蓄势待发。这些技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产业的升级改造带来很大影响:一是渗透,四大技术融合后,相关产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二是跨界,一些产业边界模糊,如文化与农业结合形成了观赏农业,互联网+工业+农业形成了“互联网+”产业,产业边界模糊。互联网在线生产、互联网交易O2O(On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都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了,这样会产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原有产业冲击和改造。比如无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厨师、“超级环”交通系统等都是在利用新技术开发的一些新产品。“超级环”交通系统是第五代陆地交通系统,由美国知名企业家设计,时速达1220多公里,比飞机节省了一半时间,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需30分钟,设计者说“再过7到10年‘超级环’有望迎来首批乘客”;还有帮助人记忆的眼镜、DNA生物记忆卡,在未来五年可能出现规模化生产;再比如3D打印机技术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后,可使制造业技术由减材技术变为增材技术。现在传统制造是用减材技术,要制造一个很细的发动机轴承,必须拿一个比它粗的铁管或钢铁管放到车床上,通过车铣磨钻刨床,打的越来越细,中间有好多材料排放掉,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污染环境。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是增材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衣服、汽车零部件、飞机零部件都可以打印处理,3D打印是一个很深刻的产业革命。再比如量子计算机、氢燃料汽车、纳米机器人。此外,利用基因制造技术对人体进行细胞检测修复和复制,动物身上可以培育人的器官。基因制造到底是生物产业还是制造产业已经分不清楚了,制造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的产业已经边界模糊。
为应对新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发达国家都采取了新的政策。如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美国制定了重振制造业政策、日本提出新成长战略、韩国提出未来增长新动力,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英国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所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机会,也给中国带来了机会。据预测,从2015到2025年,世界会有十余个新兴产业技术,产生近40万亿美元的价值,这40万亿美元的价值对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是机会。比如说移动互联网可以产生10亿的就业工作岗位,这是互联网的,产生10万亿美元的潜在价值,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2.3亿个工作者,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器官,可以减少2600万个癌症患者的死亡。
(二)“十三五”时期国际上的不利因素
首先,高端制造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发展中高端产业形成“上压”效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正在吸引高端产业回流,发达经济体拥有技术优势、环境优势、能源优势,试图通过把布局在中国的一些中高端产业吸引回去的方式,给中国下一步发展高端产业造成压力。
其次,低端制造正在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对中国形成“下挤”效应。中国大部分制造业都处于中低端水平,鞋、服装、电子玩具、家具家电、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在中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环境管理相对宽松。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一些依靠外资建立的低端加工制造业已难以为继,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加上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进一步抬高了其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门槛。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是我们的挑战,并且这种趋势还会增加。
再次,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格局深度变化,大国博弈加剧。我国必须拿出更多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资源应对竞争。比如,美国在亚太地区推出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是在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上,实行更高级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信息互联网自由进入、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以及市场实行更加自由的关税贸易协定等,都是我们目前达不到的。第一,我们达不到,第二,这两个协定我们没有参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没有中国参加,我们只能被动地应对。所以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的国内有利因素
第一,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加大,释放“制度红利”,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培育新兴产业,打造若干增长极。通过“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支持十个领域的产业发展,通过融合联动使产业发展产生“1+1>2”的效果。此外,打造长江经济带,实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下一步还会推出一批跨区域的增长极,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板块式的发展会产生极化效应。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以下六大新兴产业会带来潜在价值6-80万亿人民币,健康产业将带来14-16万亿的价值、文化产业16万亿、节能环保产业16万亿、新一代移动产业15万亿、高端装备产业10万亿、旅游产业5-6万亿,还有新材料、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物流绿色农业都会有机会得到发展。
第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我们通过资本输出,高铁合作,产能融合等,产生共赢效应,带动周边发展。比如说我们建立三个通道需要投资;比如我们跟泰国、印尼、土耳其、美国加州、俄罗斯合作建高铁,都会产生共赢效应。
第四,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我们有强大的政府,中国的政府在世界上是最有能力、最有效率的政府;二是资本实力雄厚,201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33万亿美元,12月末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为601.91亿美元,资本强大有利于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人力资本雄厚,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中国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比较完整产业链供应体系的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都有利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十三五”时期的国内不利因素
第一,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下降,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十三五”时期,我们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近2300万人,年均减少500万人;而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2.54亿人,老龄人口的比重将会从2014年的15.5%,上升到18%。
第二,靠技术进步获得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企业研发不足,人才匮乏,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我国创新发展。
第三,金融风险因素在积累,加大了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从2005年的138%到2012年的211%,并且这个比重还在进一步增加。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的总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50%时,这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就进入到高风险期,“十三五”正好处在这个时期。
第四,产能过剩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业面临投资扩张冲动和国内外需求不足的矛盾。针对产能过剩,一方面资本存量调整困难,另一方面还必须拿出一部分增量资本来消化产能过剩,所以产能过剩是产业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大包袱。
第五,社会矛盾上升,风险成本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利益纠纷、突发事件这些棘手问题如何处理?弱势群体和中产阶层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出现以后,他们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的期待在上升,对环境问题、社会矛盾的容忍度在降低。期待提高,容忍度降低,一高一低,问题的处理就会有风险,这些都是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三、发展趋势与可能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在短周期运行中,恰好处于V字型的缓慢上升期。过去的12年中国经济走出一条不规则的M型曲线,尤其是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2%下降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6.9%,我认为下一个五年正好与这五年相反。过去五年是缓慢下行的五年,“十三五”将是缓慢上升的五年,但是后五年的经济增长要慢于要低于“十二五”时期。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接近尾声。工业投资空间会变小,消费回升比重会提高;重化工业将逐步被替代,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将会上升。资源配置结构中依靠大量土地、劳动力、物质消耗投入已成为过去,集约创新驱动将成为要素配置的新方式。
第三,城镇将会深入推进,城市化率会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全国人口比重60%以上。
第四,社会结构将会发生积极变化,市民社会开始形成,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望提升。
四、对“十三五”时期的目标预测和思考
中国在2020年人均GDP会超过12000美元,离发达国家的门槛更近了一步。“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不能低于6.5%,否则,“十三五”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实现不了。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底线思维”、“两个稳定”、“三个转变”。“底线思维”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发生重大区域性或全局性系统风险,干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打断发展;“两个稳定”是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把发展重点放在提质增效方面。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期待;“三个转变”是指推动对外开放战略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升服务业比。推进社会结构转型,促进市民化、城镇化水平,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
五、加快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部署
在落实具体部署时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全国来讲,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6.5%,但也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就会挤压了结构调整的空间,所以将经济增长率确定到6.5%-7%较为合理,为经济结构转型留出空间。
第二,抓紧时间研究《建议》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建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寻找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各地一定要抓紧实施,切实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第三,围绕重要领域部署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围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部署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第四,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实施一批重大改革开放措施。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统领全局的改革需要优先推进、整体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红利。
一、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解读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后简称《建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规划建议文本,与“十二五”、“十一五”、“十五”等规划建议文本相比,我认为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报告具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这是第一个“双导”建议读本,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第二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文本从头到尾贯穿发展这一主线。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必须靠发展来解决问题,没有发展是不行的。在发展主线条件下,规划建议文本又强调全面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这次发展理念强调整体协调性。文本既全面规划,又突出重点,这次重点是要突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第三个特点是全球视野、高瞻远瞩。规划建议文本讲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即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高瞻远瞩地站在全球视野来布局未来五年的发展。
第四个特点是特点鲜明、耳目一新。规划建议文本的结构框架与往年都不一样,让人感到很新鲜。但这个报告既高又实,既有战略性,又务实管用。提出很多新政策,且可操作性强。
第五个特点是规划建议最具战略意义,思想性和理论性兼具。提出一套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即“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构成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所以说这次规划建议报告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十三五”规划建议体现了两个“第一”,一是“十三五”规划是新一届党中央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二是“十三五”规划是新常态下“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称之为“小梦”。待第一个梦实现了,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达到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这是第二个目标,是个“大梦”。所以“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第一个一百年”之梦。
“十三五”规划建议报告坚持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分析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六个基本原则、一组目标要求、“五大发展理念”,部署了一系列改革开放任务,推出了一批惠及民生的新政策。简言之,“十三五”规划建议可用“1+5+N”来理解。“1”指一个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指“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N”指一系列新的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清单。
“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具体结构安排是三大板块八大部分。第一板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讲形势判断、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理念;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七部分,主要讲“五大发展理念”;第三板块是第八部分,主要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三大板块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第三部分是创新发展;第四部分是协调发展;第五部分是绿色发展;第六部分是开放发展;第七部分是共享发展;第八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形势判断和指导思想
第一,形势判断。“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
第二,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关键词是“三个坚持一个确保”。“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三是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一个确保”指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中国梦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规划建议提出五大目标要求,这五大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求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更贴近老百姓。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一番”,一是全国GDP翻一番,二是人均收入翻一番。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明显加大,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加快提高,这是第一次在规划建议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出中国要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普遍提高。
第二,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缩小。《建议》提出要在现有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即消除现有7017万贫困人口。按照物价指数调整,到2020年人均4000元以下的人口要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国的所有贫困县要全部摘帽子,区域的整体性贫困问题要全部解决。
第三,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要提高。这次强调要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目标,这是一个新内容,专门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部分提出来。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要改善。倡导生产和生活方式要绿色、低碳。
第五,体制制度要更加成熟健全。基础性制度体系的形成、人民民主的更加健全、法治社会的保障、人权的保护、财权的保护等都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在这些目标下,《建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
第一,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位置。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所以创新要贯穿于今后五年的一切工作中,要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
第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强调全面,就是社会、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要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整体性。所以《建议》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要同步发展。
第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今后五年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建设新格局,这是党的文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
第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要想繁荣发展必须开放,这次提出来要奉行共赢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什么叫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就是要从过去出口低端劳密产品为主的对外开放转向将来要输出资本、高端产品,进行技术合作、开发为主的开放战略格局,同时还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供给和经济制度和规则的制定。
第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核心提出“三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让人民享受。要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创新发展
第一,培育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中第一个大内容是要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在培育发展新动力中提出三大需求的作用,把消费放在第一位提出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时期,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超过投资。
第二,拓展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空间要把握好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这五个空间。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使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是主导,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权。
第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承包关系、耕地制度保护、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安全化等提出要求。
第五,构建产业新体系。这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头戏,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包括了“互联网+”、11大行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第六,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民营企业引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市场体系建设、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管理制度建设都作了论述和部署。
第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这里提出两个要点:一是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今后五年要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二是要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对生态保护、粮食安全、能源、金融、财政、矿产,网络等安全方面都作了一些部署。
创新发展有四个政策亮点:一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二是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推进股票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四是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并提出了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二是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三是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四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五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四)协调发展
第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强调要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要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推进发展。
第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0年要完成1亿农业人口市民化,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一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二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第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本部分有四大政策亮点:一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三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还提出要实施四项工程:一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二是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三是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四是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五)绿色发展
本部分提出“三绿理念”,即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第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在全国设立统一规范标准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北京就在调城市规模,北京市政府机关要向通州搬迁,城市人口未来五年每年要减少一个百分比,这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
第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向高端高效发展,这是“双高”。
第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该部分专门提出交通运输要低碳发展,要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第四,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倡导合理消费。
第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出要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各个省、地区对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由省垂直到下,到县是派出机构,到地市是省和地双重管理,服从省的领导。
第六,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要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水生态保护。
这部分有四个政策亮点:一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二是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三是首次提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四是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本部分也有四个工程:一是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二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三是实施雨水资源、洪水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四是实施山林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六)开放发展
第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对内要加强沿边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两个基地一个区”,即多种对外开放基地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以及一个经济区,中国在后五年要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要完善投资布局,在国外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
第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第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行陆海内外联动,陆地“一带”、海上“一路”。东西双向开放,向西实现欧亚一体化,向东实现亚太一体化的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
第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推进区域性的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一是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三是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全世界可储备、可交换、可兑换的货币;四是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现在有天津、福建、广东、上海四个自由贸易区试点,下一个五年要在全国全面展开自贸区建设,要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国资本进入国内以后不能限制,用事后限制和负面清单管理。
(七)共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用。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公平又要保障民生。要带领所有的中国人,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第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强调政府要增加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强调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
第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第一次提出脱贫攻坚的战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贫,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贫是战略思路,方法是要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有耕地,要实施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计划有可能会普及免费教育。
第四,促进就业创业。
第五,缩小收入差距。一是强调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劳动报酬提高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工资要与价格挂钩、与增长速度挂钩;三是要实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劳动收入,今后五年要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要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五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六是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七是实施人口均衡发展,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本部分的亮点:一是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四是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六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实施的工程是脱贫攻坚工程。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第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第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
第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这部分提出两大工程: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二是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发生重要变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审慎应对。
(一)“十三五”时期国际上的有利因素
一方面,“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到温和复苏增长期。世界经济在过去的五年里连续走低,今后五年有可能进入温和复苏增长期,在这温和复苏增长期,有三类国家会为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带来机遇: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会从供给和需求方面提供机遇;中上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可能会有一部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如巴西、阿根廷,它们会比中国优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增加,这些国家需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中国可以提供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例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再上一个台阶也会产生需求、增加供给,对中国经济形成拉动作用。
另一方面,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蓄势待发。这些技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产业的升级改造带来很大影响:一是渗透,四大技术融合后,相关产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二是跨界,一些产业边界模糊,如文化与农业结合形成了观赏农业,互联网+工业+农业形成了“互联网+”产业,产业边界模糊。互联网在线生产、互联网交易O2O(On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都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了,这样会产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原有产业冲击和改造。比如无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厨师、“超级环”交通系统等都是在利用新技术开发的一些新产品。“超级环”交通系统是第五代陆地交通系统,由美国知名企业家设计,时速达1220多公里,比飞机节省了一半时间,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需30分钟,设计者说“再过7到10年‘超级环’有望迎来首批乘客”;还有帮助人记忆的眼镜、DNA生物记忆卡,在未来五年可能出现规模化生产;再比如3D打印机技术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后,可使制造业技术由减材技术变为增材技术。现在传统制造是用减材技术,要制造一个很细的发动机轴承,必须拿一个比它粗的铁管或钢铁管放到车床上,通过车铣磨钻刨床,打的越来越细,中间有好多材料排放掉,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污染环境。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是增材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衣服、汽车零部件、飞机零部件都可以打印处理,3D打印是一个很深刻的产业革命。再比如量子计算机、氢燃料汽车、纳米机器人。此外,利用基因制造技术对人体进行细胞检测修复和复制,动物身上可以培育人的器官。基因制造到底是生物产业还是制造产业已经分不清楚了,制造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的产业已经边界模糊。
为应对新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发达国家都采取了新的政策。如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美国制定了重振制造业政策、日本提出新成长战略、韩国提出未来增长新动力,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英国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所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了机会,也给中国带来了机会。据预测,从2015到2025年,世界会有十余个新兴产业技术,产生近40万亿美元的价值,这40万亿美元的价值对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是机会。比如说移动互联网可以产生10亿的就业工作岗位,这是互联网的,产生10万亿美元的潜在价值,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2.3亿个工作者,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器官,可以减少2600万个癌症患者的死亡。
(二)“十三五”时期国际上的不利因素
首先,高端制造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发展中高端产业形成“上压”效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正在吸引高端产业回流,发达经济体拥有技术优势、环境优势、能源优势,试图通过把布局在中国的一些中高端产业吸引回去的方式,给中国下一步发展高端产业造成压力。
其次,低端制造正在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对中国形成“下挤”效应。中国大部分制造业都处于中低端水平,鞋、服装、电子玩具、家具家电、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在中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环境管理相对宽松。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一些依靠外资建立的低端加工制造业已难以为继,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加上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进一步抬高了其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门槛。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是我们的挑战,并且这种趋势还会增加。
再次,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格局深度变化,大国博弈加剧。我国必须拿出更多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资源应对竞争。比如,美国在亚太地区推出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是在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上,实行更高级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信息互联网自由进入、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以及市场实行更加自由的关税贸易协定等,都是我们目前达不到的。第一,我们达不到,第二,这两个协定我们没有参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没有中国参加,我们只能被动地应对。所以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的国内有利因素
第一,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加大,释放“制度红利”,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培育新兴产业,打造若干增长极。通过“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支持十个领域的产业发展,通过融合联动使产业发展产生“1+1>2”的效果。此外,打造长江经济带,实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下一步还会推出一批跨区域的增长极,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板块式的发展会产生极化效应。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以下六大新兴产业会带来潜在价值6-80万亿人民币,健康产业将带来14-16万亿的价值、文化产业16万亿、节能环保产业16万亿、新一代移动产业15万亿、高端装备产业10万亿、旅游产业5-6万亿,还有新材料、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物流绿色农业都会有机会得到发展。
第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我们通过资本输出,高铁合作,产能融合等,产生共赢效应,带动周边发展。比如说我们建立三个通道需要投资;比如我们跟泰国、印尼、土耳其、美国加州、俄罗斯合作建高铁,都会产生共赢效应。
第四,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我们有强大的政府,中国的政府在世界上是最有能力、最有效率的政府;二是资本实力雄厚,201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33万亿美元,12月末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为601.91亿美元,资本强大有利于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人力资本雄厚,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中国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比较完整产业链供应体系的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都有利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十三五”时期的国内不利因素
第一,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下降,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十三五”时期,我们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近2300万人,年均减少500万人;而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2.54亿人,老龄人口的比重将会从2014年的15.5%,上升到18%。
第二,靠技术进步获得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企业研发不足,人才匮乏,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我国创新发展。
第三,金融风险因素在积累,加大了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从2005年的138%到2012年的211%,并且这个比重还在进一步增加。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的总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50%时,这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就进入到高风险期,“十三五”正好处在这个时期。
第四,产能过剩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业面临投资扩张冲动和国内外需求不足的矛盾。针对产能过剩,一方面资本存量调整困难,另一方面还必须拿出一部分增量资本来消化产能过剩,所以产能过剩是产业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大包袱。
第五,社会矛盾上升,风险成本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利益纠纷、突发事件这些棘手问题如何处理?弱势群体和中产阶层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出现以后,他们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的期待在上升,对环境问题、社会矛盾的容忍度在降低。期待提高,容忍度降低,一高一低,问题的处理就会有风险,这些都是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三、发展趋势与可能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在短周期运行中,恰好处于V字型的缓慢上升期。过去的12年中国经济走出一条不规则的M型曲线,尤其是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2%下降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6.9%,我认为下一个五年正好与这五年相反。过去五年是缓慢下行的五年,“十三五”将是缓慢上升的五年,但是后五年的经济增长要慢于要低于“十二五”时期。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接近尾声。工业投资空间会变小,消费回升比重会提高;重化工业将逐步被替代,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将会上升。资源配置结构中依靠大量土地、劳动力、物质消耗投入已成为过去,集约创新驱动将成为要素配置的新方式。
第三,城镇将会深入推进,城市化率会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全国人口比重60%以上。
第四,社会结构将会发生积极变化,市民社会开始形成,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望提升。
四、对“十三五”时期的目标预测和思考
中国在2020年人均GDP会超过12000美元,离发达国家的门槛更近了一步。“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不能低于6.5%,否则,“十三五”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实现不了。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底线思维”、“两个稳定”、“三个转变”。“底线思维”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发生重大区域性或全局性系统风险,干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打断发展;“两个稳定”是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把发展重点放在提质增效方面。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期待;“三个转变”是指推动对外开放战略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升服务业比。推进社会结构转型,促进市民化、城镇化水平,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
五、加快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部署
在落实具体部署时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全国来讲,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6.5%,但也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就会挤压了结构调整的空间,所以将经济增长率确定到6.5%-7%较为合理,为经济结构转型留出空间。
第二,抓紧时间研究《建议》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建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寻找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各地一定要抓紧实施,切实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第三,围绕重要领域部署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围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部署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第四,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实施一批重大改革开放措施。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统领全局的改革需要优先推进、整体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