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预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已逐步凝聚共识。考虑国内外经济背景和供需分析,本文从理论抽象的层次上为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宏观平衡和微观赢利的经济本质,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8月,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反映了经过三年试水后,中央从经济视角的定位,新提出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经济本质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图示的方法,将“一带一路”经济本质抽象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
一、宏观平衡: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1.“一带一路”构想的经济层面供需分析
近年来以我国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我国经济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这个供需结合就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内在可行的经济逻辑。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经济本质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6年4月12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预计2016-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1%-3.4%,即全球总需求约为79.6万亿美元,需要绝对生产总值绝对值增加2.5万亿美元左右。为保证3.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需之间大约有1万亿美元缺口。如果今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按照1:5的投资乘数粗略估计,可产生2000亿美元的总需求,可弥补世界经济需求总缺口的1/5左右。这样“一带一路”建设就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二、微观双赢:理解“一带一路”的赢利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如何理解其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的新定位?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内在的赢利机制。
1.基本图形:中国-中西亚国家的互动双赢
我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这一经济循环路线(见图1)。
图1 基本图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经济互动中实现双赢
2.扩展图形:中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中亚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为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荐,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我国态度的改善,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这样,就可对图1“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图形进行延伸和扩展(见图2)。
图2 基本模型的延展:欧洲、非洲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3.综合图形: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多边共赢型赢
考虑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图形(见图3)。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我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的请求和美国新当选总统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图形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
图3 基本理论模型的综合:包括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共赢
三、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经济本质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理论图型源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我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
2.有助于对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投资存在风险,但是它是与收益相对应的。根据经验和沿线国家情况,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评估互联互通的经济风险。
3.有助于建设的项目“落地”
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巨大成本。“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依赖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和协调组织的作用。说明“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可以成为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动力。
4.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
与以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结合,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因此,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五通”将更加顺利。
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预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已逐步凝聚共识。考虑国内外经济背景和供需分析,本文从理论抽象的层次上为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宏观平衡和微观赢利的经济本质,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8月,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反映了经过三年试水后,中央从经济视角的定位,新提出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经济本质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图示的方法,将“一带一路”经济本质抽象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
一、宏观平衡: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1.“一带一路”构想的经济层面供需分析
近年来以我国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我国经济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这个供需结合就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内在可行的经济逻辑。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经济本质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6年4月12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预计2016-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1%-3.4%,即全球总需求约为79.6万亿美元,需要绝对生产总值绝对值增加2.5万亿美元左右。为保证3.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需之间大约有1万亿美元缺口。如果今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按照1:5的投资乘数粗略估计,可产生2000亿美元的总需求,可弥补世界经济需求总缺口的1/5左右。这样“一带一路”建设就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二、微观双赢:理解“一带一路”的赢利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如何理解其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的新定位?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内在的赢利机制。
1.基本图形:中国-中西亚国家的互动双赢
我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这一经济循环路线(见图1)。
图1 基本图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经济互动中实现双赢
2.扩展图形:中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中亚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为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荐,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我国态度的改善,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这样,就可对图1“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图形进行延伸和扩展(见图2)。
图2 基本模型的延展:欧洲、非洲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3.综合图形: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多边共赢型赢
考虑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图形(见图3)。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我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的请求和美国新当选总统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图形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
图3 基本理论模型的综合:包括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共赢
三、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经济本质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理论图型源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我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
2.有助于对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投资存在风险,但是它是与收益相对应的。根据经验和沿线国家情况,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评估互联互通的经济风险。
3.有助于建设的项目“落地”
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巨大成本。“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依赖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和协调组织的作用。说明“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可以成为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动力。
4.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
与以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结合,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因此,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五通”将更加顺利。
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预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已逐步凝聚共识。考虑国内外经济背景和供需分析,本文从理论抽象的层次上为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宏观平衡和微观赢利的经济本质,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8月,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反映了经过三年试水后,中央从经济视角的定位,新提出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经济本质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图示的方法,将“一带一路”经济本质抽象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
一、宏观平衡: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1.“一带一路”构想的经济层面供需分析
近年来以我国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我国经济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这个供需结合就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内在可行的经济逻辑。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经济本质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6年4月12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预计2016-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1%-3.4%,即全球总需求约为79.6万亿美元,需要绝对生产总值绝对值增加2.5万亿美元左右。为保证3.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需之间大约有1万亿美元缺口。如果今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按照1:5的投资乘数粗略估计,可产生2000亿美元的总需求,可弥补世界经济需求总缺口的1/5左右。这样“一带一路”建设就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二、微观双赢:理解“一带一路”的赢利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如何理解其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的新定位?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内在的赢利机制。
1.基本图形:中国-中西亚国家的互动双赢
我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这一经济循环路线(见图1)。
图1 基本图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经济互动中实现双赢
2.扩展图形:中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中亚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为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荐,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我国态度的改善,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这样,就可对图1“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图形进行延伸和扩展(见图2)。
图2 基本模型的延展:欧洲、非洲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3.综合图形: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多边共赢型赢
考虑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图形(见图3)。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我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的请求和美国新当选总统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图形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
图3 基本理论模型的综合:包括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共赢
三、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经济本质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理论图型源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我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
2.有助于对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投资存在风险,但是它是与收益相对应的。根据经验和沿线国家情况,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评估互联互通的经济风险。
3.有助于建设的项目“落地”
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巨大成本。“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依赖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和协调组织的作用。说明“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可以成为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动力。
4.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
与以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结合,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因此,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五通”将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