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李建臣:数字文明来袭 书业发展聚焦5趋势
【观点】李建臣:数字文明来袭 书业发展聚焦5趋势
【观点】李建臣:数字文明来袭 书业发展聚焦5趋势
字号:
来源:无  发表日期:2018-03-02   阅读次数:

回顾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可发现,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改变了人类与社会的生存状态。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革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从1998年开始,数字化革命来势凶猛,让人眼花缭乱。1998年新浪、京东等问世、2003年电商模式迅速发展、2004年BAT格局初现、2010年移动互联网登上舞台……信息全球化、便捷的信息网络使得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变得异常容易,全球文化交流日趋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革命来袭,使得传统行业重寻价值定位。随着其发展的深入,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渠道,甚至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而是一场改变人类文明状态的大风暴,让人类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

这场风暴中,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与生存方式,例如,新金融、区块链、大数据等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其中,又以大数据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最为深刻。以大数据环境下的教育为例,其将深刻地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线教育的定制化,使得市场供需双方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创新形式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多元。

数字文明对商业模式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有淘宝天猫、京东、猪八戒网等电商带来的营销模式创新。例如淘宝天猫打造的“双十一”消费节日,已成为全球年度购物狂欢日,2015年“双十一”节销售额达912亿元,2016年“双十一”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1207亿元;属于自营式电商的京东,拥有自己的配送物流仓储系统,可以提供高效优质的用户体验;而年销售达到200亿元的猪八戒网,则是知识产权聚集平台,依托大数据提供创意产业的服务链条,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此外,数字技术发展不仅打造虚拟空间,还把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有效结合。例如,一款《Pokemon Go》手机游戏融合了当下最火的元素AR(增强现实技术),一经推出风靡世界各地,掀起“捉精灵”热潮。

回归到传统书业发展,我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呈现5大特点。谈到文化传播,文字传播影响范围是最广泛、时间最久远的。因为与只能反映事物表面现象的其他方式相比,只有文字可以把人类思维深处最抽象的概念挖掘并表达出来。那么,在数字文明状态之下,文化传播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点?首先传播方式的变化,数字出版的大容量、便捷、易携带、展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毋庸置疑,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出版造成冲击。其次,文化传播的主体发生变化,数以亿计的“草根”登上历史舞台,其特有的网络文化与语言风格,被当下的年轻读者接受,而数字文明造成文化传播规律的改变,值得研究。未来,传统书业应不断适应并创新模式,具体来说,以下5大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传统图书,印刷出来的产品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且每本书都有固定的书号,没有书号就没有印刷与售卖的权利。未来这种状态将被数字技术改变,一方面,对于那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名人等,他们影响力大,自身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媒体一个社群。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渗入,单纯凭借文化情怀、规规矩矩地销售图书不是不可能,但是路越走越窄。甚至很多读者可能不再需要纸质媒介,反之,从网络出版平台寻找数字阅读资源。例如,中文在线平台的数据显示,其每年作者发表作品数量以万计,而阅读量则是衡量平台上作者是否被淘汰的标准之一。  

第二,AR技术与传统出版方式融合将是一场革命。

AR技术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新技术,它能够将立体动感的虚拟形象实时叠加到真实的场景之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沉浸感。通过与AR结合,图书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一个单一的传播方式到一个融合的传播方式的转换。

第三,围绕书的全IP展示。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到了2016年这股势头愈演愈烈。IP开发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盈利模式,与网络文学一样,传统出版同样是IP开发的主力军。未来,单独的一本书,不再是写作作品知识产权的唯一呈现形式。出版商将与书相关的知识产权全部掌握在手中并打包捆绑,进行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跨界融合是一种趋势。

第四,线上线下的O2O新销售不可阻挡。

未来,书店线上线上融合将常态化。以亚马逊为例,2005年至2007年短短3年时间,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网上书店;从2007年到2011年,亚马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

随后,亚马逊开始建立线下实体书店,2015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建立第一家实体书店,店内提供亚马逊网上销售的畅销书以及阅读器Kindle等。2016年3月在美国圣地亚哥第二家亚马逊实体书店开业迎宾,探索如何把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完美合一。在国内,当当网与步步高联合打造的O+O实体书店“当当梅溪书店”落户长沙。

第五,服务是最根本、最基本的要素。

在唱片行业,CD光盘等音像产品不再火爆,但高品质的黑胶唱片正在被发烧友追捧,中国唱片总公司甚至规划建立一套黑胶唱片的生产线。而在书业,类似的现象也在发生。在iPad、Kindle等电子屏幕看书与手中捧着带墨香的书感受不同。所以,在电商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读者又开始追求对阅读环境氛围的体验。我认为传统书业不会消亡,而是与时俱进的存在。与时俱进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书业要加强对受众主观感受的研究和尊重,这不仅是实体书店思考的一个着眼点,也是整个数字文明状态下的一个着眼点。整个社会都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后,服务将成为最根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要素,服务也将成为经营模式的一个支撑点。尽管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规划中,都有明确内容规定对书业进行扶持。但对于书业人来说,从本质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道路,才是根本。


回顾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可发现,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改变了人类与社会的生存状态。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革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从1998年开始,数字化革命来势凶猛,让人眼花缭乱。1998年新浪、京东等问世、2003年电商模式迅速发展、2004年BAT格局初现、2010年移动互联网登上舞台……信息全球化、便捷的信息网络使得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变得异常容易,全球文化交流日趋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革命来袭,使得传统行业重寻价值定位。随着其发展的深入,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渠道,甚至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而是一场改变人类文明状态的大风暴,让人类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

这场风暴中,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与生存方式,例如,新金融、区块链、大数据等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其中,又以大数据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最为深刻。以大数据环境下的教育为例,其将深刻地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线教育的定制化,使得市场供需双方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创新形式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多元。

数字文明对商业模式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有淘宝天猫、京东、猪八戒网等电商带来的营销模式创新。例如淘宝天猫打造的“双十一”消费节日,已成为全球年度购物狂欢日,2015年“双十一”节销售额达912亿元,2016年“双十一”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1207亿元;属于自营式电商的京东,拥有自己的配送物流仓储系统,可以提供高效优质的用户体验;而年销售达到200亿元的猪八戒网,则是知识产权聚集平台,依托大数据提供创意产业的服务链条,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此外,数字技术发展不仅打造虚拟空间,还把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有效结合。例如,一款《Pokemon Go》手机游戏融合了当下最火的元素AR(增强现实技术),一经推出风靡世界各地,掀起“捉精灵”热潮。

回归到传统书业发展,我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呈现5大特点。谈到文化传播,文字传播影响范围是最广泛、时间最久远的。因为与只能反映事物表面现象的其他方式相比,只有文字可以把人类思维深处最抽象的概念挖掘并表达出来。那么,在数字文明状态之下,文化传播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点?首先传播方式的变化,数字出版的大容量、便捷、易携带、展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毋庸置疑,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出版造成冲击。其次,文化传播的主体发生变化,数以亿计的“草根”登上历史舞台,其特有的网络文化与语言风格,被当下的年轻读者接受,而数字文明造成文化传播规律的改变,值得研究。未来,传统书业应不断适应并创新模式,具体来说,以下5大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传统图书,印刷出来的产品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且每本书都有固定的书号,没有书号就没有印刷与售卖的权利。未来这种状态将被数字技术改变,一方面,对于那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名人等,他们影响力大,自身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媒体一个社群。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渗入,单纯凭借文化情怀、规规矩矩地销售图书不是不可能,但是路越走越窄。甚至很多读者可能不再需要纸质媒介,反之,从网络出版平台寻找数字阅读资源。例如,中文在线平台的数据显示,其每年作者发表作品数量以万计,而阅读量则是衡量平台上作者是否被淘汰的标准之一。  

第二,AR技术与传统出版方式融合将是一场革命。

AR技术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新技术,它能够将立体动感的虚拟形象实时叠加到真实的场景之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沉浸感。通过与AR结合,图书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一个单一的传播方式到一个融合的传播方式的转换。

第三,围绕书的全IP展示。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到了2016年这股势头愈演愈烈。IP开发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盈利模式,与网络文学一样,传统出版同样是IP开发的主力军。未来,单独的一本书,不再是写作作品知识产权的唯一呈现形式。出版商将与书相关的知识产权全部掌握在手中并打包捆绑,进行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跨界融合是一种趋势。

第四,线上线下的O2O新销售不可阻挡。

未来,书店线上线上融合将常态化。以亚马逊为例,2005年至2007年短短3年时间,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网上书店;从2007年到2011年,亚马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

随后,亚马逊开始建立线下实体书店,2015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建立第一家实体书店,店内提供亚马逊网上销售的畅销书以及阅读器Kindle等。2016年3月在美国圣地亚哥第二家亚马逊实体书店开业迎宾,探索如何把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完美合一。在国内,当当网与步步高联合打造的O+O实体书店“当当梅溪书店”落户长沙。

第五,服务是最根本、最基本的要素。

在唱片行业,CD光盘等音像产品不再火爆,但高品质的黑胶唱片正在被发烧友追捧,中国唱片总公司甚至规划建立一套黑胶唱片的生产线。而在书业,类似的现象也在发生。在iPad、Kindle等电子屏幕看书与手中捧着带墨香的书感受不同。所以,在电商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读者又开始追求对阅读环境氛围的体验。我认为传统书业不会消亡,而是与时俱进的存在。与时俱进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书业要加强对受众主观感受的研究和尊重,这不仅是实体书店思考的一个着眼点,也是整个数字文明状态下的一个着眼点。整个社会都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后,服务将成为最根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要素,服务也将成为经营模式的一个支撑点。尽管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规划中,都有明确内容规定对书业进行扶持。但对于书业人来说,从本质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道路,才是根本。


回顾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可发现,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改变了人类与社会的生存状态。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革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从1998年开始,数字化革命来势凶猛,让人眼花缭乱。1998年新浪、京东等问世、2003年电商模式迅速发展、2004年BAT格局初现、2010年移动互联网登上舞台……信息全球化、便捷的信息网络使得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变得异常容易,全球文化交流日趋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革命来袭,使得传统行业重寻价值定位。随着其发展的深入,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渠道,甚至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而是一场改变人类文明状态的大风暴,让人类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

这场风暴中,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与生存方式,例如,新金融、区块链、大数据等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其中,又以大数据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最为深刻。以大数据环境下的教育为例,其将深刻地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线教育的定制化,使得市场供需双方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创新形式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多元。

数字文明对商业模式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有淘宝天猫、京东、猪八戒网等电商带来的营销模式创新。例如淘宝天猫打造的“双十一”消费节日,已成为全球年度购物狂欢日,2015年“双十一”节销售额达912亿元,2016年“双十一”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1207亿元;属于自营式电商的京东,拥有自己的配送物流仓储系统,可以提供高效优质的用户体验;而年销售达到200亿元的猪八戒网,则是知识产权聚集平台,依托大数据提供创意产业的服务链条,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此外,数字技术发展不仅打造虚拟空间,还把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有效结合。例如,一款《Pokemon Go》手机游戏融合了当下最火的元素AR(增强现实技术),一经推出风靡世界各地,掀起“捉精灵”热潮。

回归到传统书业发展,我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呈现5大特点。谈到文化传播,文字传播影响范围是最广泛、时间最久远的。因为与只能反映事物表面现象的其他方式相比,只有文字可以把人类思维深处最抽象的概念挖掘并表达出来。那么,在数字文明状态之下,文化传播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点?首先传播方式的变化,数字出版的大容量、便捷、易携带、展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毋庸置疑,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出版造成冲击。其次,文化传播的主体发生变化,数以亿计的“草根”登上历史舞台,其特有的网络文化与语言风格,被当下的年轻读者接受,而数字文明造成文化传播规律的改变,值得研究。未来,传统书业应不断适应并创新模式,具体来说,以下5大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传统图书,印刷出来的产品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且每本书都有固定的书号,没有书号就没有印刷与售卖的权利。未来这种状态将被数字技术改变,一方面,对于那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名人等,他们影响力大,自身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媒体一个社群。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渗入,单纯凭借文化情怀、规规矩矩地销售图书不是不可能,但是路越走越窄。甚至很多读者可能不再需要纸质媒介,反之,从网络出版平台寻找数字阅读资源。例如,中文在线平台的数据显示,其每年作者发表作品数量以万计,而阅读量则是衡量平台上作者是否被淘汰的标准之一。  

第二,AR技术与传统出版方式融合将是一场革命。

AR技术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新技术,它能够将立体动感的虚拟形象实时叠加到真实的场景之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沉浸感。通过与AR结合,图书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一个单一的传播方式到一个融合的传播方式的转换。

第三,围绕书的全IP展示。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到了2016年这股势头愈演愈烈。IP开发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盈利模式,与网络文学一样,传统出版同样是IP开发的主力军。未来,单独的一本书,不再是写作作品知识产权的唯一呈现形式。出版商将与书相关的知识产权全部掌握在手中并打包捆绑,进行资源的深度挖掘与跨界融合是一种趋势。

第四,线上线下的O2O新销售不可阻挡。

未来,书店线上线上融合将常态化。以亚马逊为例,2005年至2007年短短3年时间,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网上书店;从2007年到2011年,亚马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

随后,亚马逊开始建立线下实体书店,2015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建立第一家实体书店,店内提供亚马逊网上销售的畅销书以及阅读器Kindle等。2016年3月在美国圣地亚哥第二家亚马逊实体书店开业迎宾,探索如何把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完美合一。在国内,当当网与步步高联合打造的O+O实体书店“当当梅溪书店”落户长沙。

第五,服务是最根本、最基本的要素。

在唱片行业,CD光盘等音像产品不再火爆,但高品质的黑胶唱片正在被发烧友追捧,中国唱片总公司甚至规划建立一套黑胶唱片的生产线。而在书业,类似的现象也在发生。在iPad、Kindle等电子屏幕看书与手中捧着带墨香的书感受不同。所以,在电商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读者又开始追求对阅读环境氛围的体验。我认为传统书业不会消亡,而是与时俱进的存在。与时俱进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书业要加强对受众主观感受的研究和尊重,这不仅是实体书店思考的一个着眼点,也是整个数字文明状态下的一个着眼点。整个社会都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后,服务将成为最根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要素,服务也将成为经营模式的一个支撑点。尽管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规划中,都有明确内容规定对书业进行扶持。但对于书业人来说,从本质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道路,才是根本。


学者观点
李建臣
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处长;报刊出版管理司处长;《中国新闻出版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中国出版》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北京文博信传媒...
简介详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