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6次年会综述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6次年会于2012年10月27~28日在河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的经济学专家、学者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围绕我国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难点与对策、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等四个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些主题是中国当前与未来经济和经济学发展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在两天时间内,与会专家对相关主题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和争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关于我国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由国际国内众多因素决定和影响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学者们在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条件的变化、国际因素的变化、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变化等多重角度对决定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系列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思路。学者们还就与本议题相关的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方式转变、消费方式的转变、甚至假日制度的转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协同创新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从要素扩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也是经济理论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本次会议上,学者们对科技创新的协同性、社会科学创新的协同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针对创新源头的变化、创新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等而决定的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体制等方面发表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于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难点与对策。对于现阶段我国面对的难点问题,学者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对策建议,包括收入分配及其收入差距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农村土地及其土地财政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问题、金融和经济运行潜存的风险化解问题等,从改革的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对策。与会专家对作为本次研讨会主办地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次会议上,专家学者对中原经济区提出的背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中原经济未来建设中的政策建议等问题发表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次年会还举行了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参与该论坛的各位院长、系主任就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协同创新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在大会发言和分论坛的演讲中,国内40所大学的经济学学院(系)的院长(系主任)对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等展开了讨论和交流。除此之外,专家学者还对河南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河南大学经济学科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新闻作者: 高保中 来自:2012年10月31日 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宏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