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第25次年会(2011)开幕词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二十五次年会

逄 锦 聚

2011924

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经过认真筹备,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二十五次年会,今天隆重开幕。这次年会研讨的主要问题是:1、我国“十二五”时期稳增长与转方式的关系研究;2、我国抑制通胀的理论与政策选择;3、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经济发展方向研究;4、中国经济模式和经济学创新。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190余篇,经专家评审,48所高校的110多篇论文入选。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代表,除论文作者之外,还包括特邀代表和新闻媒体的30多位同志。我代表研讨会领导小组,对全体与会同志表示热烈欢迎!对给予研讨会大力支持的教育部社科司、全国各有关高校、广大学者和高水平承办此次年会的辽宁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不久,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坚持不懈地奋斗、创造、积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开创新局面,赢得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尤其要认真总结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丰富和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这次研讨会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保证“十二五”开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经济保持较快自主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但勿庸讳言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物价水平居高不下,抑制通货膨胀和保经济较快发展的矛盾上升,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经济学应该发挥积极地作用,在如何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方面;在如何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三者关系,既努力把物价降到合理水平,又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在如何既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能够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方面等发挥资政作用,提出真知灼见,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当我们集中精力谋划“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时候,一个令全中国人民振奋的信息是,2010年我国GDP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振奋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的是,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650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25位。我国人均谷物产量相当于美国的26.5%,俄罗斯的54.0%。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主要金属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2008年,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俄罗斯的24.8%。而且,经济结构需要优化,经济发展质量需要改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亟须解决。这说明,经济总量的跃升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是经济大国,但距离经济强国尚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这样的事实,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国家发展战略,从经济学角度说,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经济转型和改革战略、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创新战略、能源粮食安全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生态安全战略以及收入分配调整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战略等等,就是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研讨这些重大课题,是本次研讨会的又一重要任务。

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985年在南开大学举行筹备会议,1986年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第一次会议,至今已经举行了25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与创新,对推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一个由学者自发组织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能如此经久不衰,而且越办越好,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得益于教育部和全国高校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学者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特别得益于老一代经济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和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谋划和组织。在我们借这次研讨会之机纪念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创办25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研讨会的奠基人创始者宋涛教授和参与研讨会创办的藤维藻教授、关梦觉教授、蒋学模教授以及研讨会领导小组成员陶大镛教授、张维达教授,是他们最早倡导并亲自组织了第一次和其后多次研讨会,亲自把关定向,为研讨会的持续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此机会我们也向最早参与研讨会创办、组织,现在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孜孜不倦工作,为研讨会继续做指导的胡代光教授、谭崇台教授、谷书堂教授、刘诗白教授、卫兴华教授、陈征教授、吴宣恭教授等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对25年来为研讨会和审稿会的举办提供支持、作出贡献的有关高校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对长期积极参加研讨会、踊跃提交论文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选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进行研究,提出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广大民众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是研讨会一以贯之的宗旨和已经形成的传统。我们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继续坚持这样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在与会者群策群力、百家争鸣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学者、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身体健康、事业兴旺!

谢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100872 )
邮箱: puclic1986@sina.com 电话: 010-82500280 传真: 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