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江南草木葱茏,阳光明媚,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我们借着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五届论坛在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召开的机会,对前来参会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进行访问。明亮大厅的一角,卫老鹤发童颜,声如洪钟。眼前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坦诚、率真、平和地回顾、讲述了自己的治学之路,为我们翻开了一本真实厚重的人生大书,看似恬淡缺隽永无穷。
风云革命岁月
1925年,卫兴华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善文村。他6岁开始上学,13岁那年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因为他所就读的沱阳高级小学所在地东冶镇被日军占领了。1943年8月,他考入晋西隰县进山中学。1946年,卫兴华在太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8月,他在太原被捕,并被关押了近一个月。接着,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了北平,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冬天,卫兴华进入解放区,来到位于河北正定的华北大学。北京解放后,卫兴华回到北京。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他先是在经济系学习,后在政治经济教研室读研究生。1952年毕业后,卫兴华留在了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卫老在攀登学术高峰的同时,还孜孜以求,悉心授业。年过八旬的他,现在仍坚持带博士生。清华大学知名教授魏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都是卫老带出来的第一届博士生,还有许多知名学者和高级干部也是卫老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要敢于独立思考
“要善于独立思考,肯于独立思考,敢于独立思考,但是独立思考不是想入非非,要服从真理。”卫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56年,29岁的卫兴华在那年的第一期《经济研究》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当时苏联一些教材,以及我国于光远、许涤新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在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加总计算上普遍存在的纰误进行纠正。
“文革”之前,卫老并没有跟着“左”的那套做法,而是选择研究《资本论》中的基本问题和某些较无风险的纯理论问题。
1983年,卫老系统点评了学术界探讨马克思生产劳动的各种观点,澄清了一些理论是非,准确阐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推动了经济学领域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谈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卫老认为,应该继承但是必须发展创新,不能搞本本主义。他进一步指出,物质产品有假冒伪劣,精神产品,一些理论著作,也有“假冒伪劣”。“假冒伪劣”的理论著作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反马克思主义的,反社会主义的,极右的一派,完全的西方化,否定曲解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表面看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但它完全是极“左”的一套,也曲解了马克思主义,把错误的观点加给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真理的喉舌
“理论是真理的喉舌,而不是权势的奴仆。”卫老说,我们应该“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他接着分析道,不唯上就是针对“左”的那一套提出的,没有任何人的理论观点句句都是真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包括毛主席、邓小平。不能谁在位谁就句句是真理,也不是谁的位子越高,谁的权力越大,谁占有的真理就越多。而且,可能权力越大的时候,他犯错误造成的损失越大。但是,往往谁在位的时候,他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谁都不敢讲。我们应该民主地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减少损失,而不是跟风跑,做学问不能跟风跑,不能做“风派理论家”。
这位两鬓堆雪的老者仍时时刻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与未来,针对时下中国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卫老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中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卫老并不赞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卫老说,他对这个提法从来都没宣传过,他的书都是写公平与效率并重,就是大家都在宣传效率优先的时候,他也不宣传,他写书写文章,都是写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卫老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有利于资本而不利于劳动,为了追求利润资本家要求提高效率,加强剥削,效率优先,公平是次要的。同样,我们的地方官员和开发商相勾结,把农民的土地很便宜甚至白白地拿过来,“效率优先,发展生产力嘛,公平是次要的”。分配怎么可能是次要的呢?所以我们的两极分化这么严重。卫老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右翼经济学家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资本主义服务,但是,连资产阶级的政府都没有按他们所提倡的做法办,“我们竟然拿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则,这根本就是错误的。你忽视公平,社会主义还怎么搞?”卫老不无忧虑地说。
效率优先,在生产领域可以讲,分配领域不能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生产重效率,分配重公平,这是两个问题。“尽管那是中央的东西,我认为对的地方,我跟你讲,我认为不对的,我不跟你讲”。
心系人大 赤子情怀
卫老时刻不忘关心人民大学的发展,他见证了人民大学发展的辉煌历程。从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到北平北京,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解放前后校史,从1950年人民大学开学典礼刘少奇的讲话,到2007年人民大学成立七十周年庆典,卫老为我们清晰呈现了学校发展历史上的一幅幅珍贵画面。卫老说:“有人民大学就有我。我关心人民大学的发展,关心人民大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谈到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印象时,卫老说,人民大学有一个先天的弱点,就是校舍太小了,跟别的学校比起来,人民大学是最艰苦朴素的,如果评哪个学校最艰苦朴素,人民大学应该是第一。但是,苏州研究院的校舍规模、建筑水平都很好。而且,苏州这个地方很好,地理条件好,人文条件也好,苏州研究院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小而精,能够在这里办出人大的特色,人大的水平。“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好,苏州研究院可能比北京本部有更多特点,甚至更好可能。”
当我们请卫老为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发展和学生提几点希望时,他思索片刻,认真地说,异地办学是和地方的一种合作,既然是合作,就不能是单方面的。既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办出人民大学的水平,也要根据地方的特色,充分利用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为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把苏州发展得更好。对于学生,卫老语重心长地说,苏州研究院的学生作为“黄埔一期”,应该努力开拓,积极进取。
松高更显劲节志,云深方知本色心。卫兴华教授笔耕不缀,上下求索,鬓生华发而不悔。正是用自己所走过的治学之路和风雨人生经历,为学术研究铺路搭桥,献计献策,激励后来人。
(编辑:文静)
来源:http://news1.ruc.edu.cn/102380/701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