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第25次年会(2011)部分入选论文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第25次年会(2011)部分入选论文

(2011年7月)

 

作者姓名 第二作者 单位 文章标题
白永秀 李喆 吴丰华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于创立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包亚钧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与房地产开发的经济学思考
陈飞翔 马建全 宋文玲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 中国出口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特征:1998-2008
陈明生 谷雨露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与我国重工业结构的调整
陈少晖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践探微与制度建构
陈享光 袁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论现代金融资本的循环与积累
陈银娥 师文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陈甬军 秦敬云 中国人民大学 我国经济增长率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与预测—基于2000-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陈永志 朱炎亮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
成德宁 侯伟丽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问题及优化新思路
程启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风险交易的市场失灵和市场无能及其政府管制——一个新古典理论缺陷和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崔朝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 论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的枢纽
崔日明 张志明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之选择
丁堡骏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分期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性质
丁任重  郭洪涛 西南财经大学 大国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
丁肇勇 谢斯儒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解决顶层设计问题
董直庆 王林辉 吉林大学商学院 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
杜书云 高雅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新型城镇化带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于传统农区的调研
范从来 盛天翔    王宇伟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
范方志   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我国高房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方行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煤炭会否成为继铁矿石、石油之后的又一短缺资源——建立煤炭供给长效调控机制研究
傅丽芬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中国工业结构演进的动因分析
付文林 张婉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价值链嵌入模式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高波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房地产税制:存在问题与改革设想
高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可能三角”:解释及出路
高友才   郑州大学商学院 财政扩张、公众预期与中国通货膨胀
葛扬 贾春梅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廉租房供给不足的事实、根源与突破路径
——基于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视角的分析
郭熙保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
果艺 狄宣竹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从成本优势到技术优势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可行性分析
韩玉玲   山东财政学院 中国经济模式和经济学的创新
何文举   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联动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相关实证
何一鸣 李 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
——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
贺立龙 朱方明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个体与社会利益冲突视角下的社会成本理论源流——兼论经济学“非市场”逻辑的缘起
胡静寅 杨志龙刘珊珊 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政府职能让渡问题研究——基于东西部比较
胡钧 陶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模式”的实质和本质特征
胡志平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理论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解构:由三个角度观照
黄家骅   福建教育学院 论教育城镇化
黄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中国未来城镇化的机遇、挑战和前景展望
黄阳平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经济系 基于空间关系的地方政府支出竞争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纪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举家外出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和程度的实证研究
纪玉山 赵洪亮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
焦斌龙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存量效应
金丹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我国各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金兆怀 佟 铃   宋晓巍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于我国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靳共元 王冬梅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景普秋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煤炭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基于山西的实证研究
康静萍 程超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南昌市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调查与研究
康胜   杭州师范大学政经学院 浙江城乡一体化路径的发展逻辑探析
黎贵才 卢荻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资本深化、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李碧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探析
李丹 崔日明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通货膨胀治理的新思路
——基于扩大进口、降低进口关税视角的研究
李军林 万燕鸣  张英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国企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
李玲娥 周荣飞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国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李鹏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
李士梅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优化产业价值链: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李忠民 韩翠翠  姚宇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我国低碳农村的发展模式研究
梁洪学   吉林财经大学 面对问题与挑战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
刘灿   西南财经大学 构建农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基于成都市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
刘传江   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 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范式转型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刘方健 陈拓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认识近代中国官僚资本
刘鸿明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视角的分析
刘建华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扩大消费的瓶颈约束与突破路径
刘静暖 于畅 孙亚南 吉林财经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
刘文勇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装备制造业区域积聚水平与成因分析
刘战平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农民采用“两型农业”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两型社会”实验区为例﹡
刘铮   上海大学社科学院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广义生态文明观的“悖论”与“破解” ——技术进步与结构性失业
吕景春 胡钧浪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作用机理——兼谈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基本路径
慕丽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绿色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应用和发展分析
齐义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包容性增长:经济增长的新理念
乔榛   黑龙江大学生产力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政府研究中心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迁的探讨
尚会永   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以马克思资本运动的视角解读当前中国经济问题
申丹虹   山西省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研究综述
沈坤荣 刘东皇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 是何因素制约着中国居民消费?
石晶莹 刘丹  李金伟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宋德勇 田帆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以低碳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十二五”增长方式转变
宋光华 胡俊平 郑州大学商学院 三化”协调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实现
孙丽娟教授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及破解路径
孙咏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矛盾与资源的有效配置
邰丽华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拓展
唐未兵 王 韧 湖南商学院 国际经济失衡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G20所设指标的分析
佟鑫 李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动态面板和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
涂斌   朱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财政分权、区域工业化与资本深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王海杰   郑州大学商学院 粮食主产区农地与非农地“黄金分配”的双重约束及动态调整——以河南省为例
王天义   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发展战略转型与扩大内需
王秋石 王一新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去工业化现状分析
魏益华 张多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廉价劳动力用工模式能否持续的实证检验
吴丰华 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共产党90年分配思想的演进逻辑
吴垠 熊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十二五”时期中国垄断石油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谢地 刘佳丽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经济发展“牵引力”结构畸形的生成机理及其调整对策
熊 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让国民快乐:中国经济增长有余而发展不足的一个选择——基于分配而非生产角度思考经济发展
薛俊强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中国问题”到“中国道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思考及其当代阐释
严法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低碳经济
颜鹏飞 丁霞 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研究所 中国经济模式是一个凸显“变革”的转型模式
杨艳琳 占明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姚会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 “金融危机”后  中国通胀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尹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再解析——兼论中国农村金融再深化的可持续性
尹栾玉 李夏冰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区域间教育均等化问题的实证分析
尹向飞   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II指数法的
环境影响因素分解理论与实证研究
于金富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反思与创新
张二震    南京大学商学院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探析

张海鹏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释
张林峰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分析
张明龙 张琼妮 浙江省临海市台州学院 以色列发展创新型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张培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我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水资源支撑
张曙霄 裘 莹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 ——基于货币-汇率-金融开放框架的实证分析
张亚光 黄劲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诸子均分与长子继承——中西方古代财产继承制度比较
赵桂芝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发展困境与破解——基于“中等收入陷阱”威胁与应对的分析
赵华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日本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政策体系与效果分析
赵伟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郑吉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郑江淮  张晓云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从国际代工到国际研发:价值链攀升的动态演化
郑若娟 林建宗 厦门大学经济系 中国环境敏感型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采矿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
支大林   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中国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祝健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资本助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思考—-马克思“第一推动力”理论的视角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100872 )
邮箱: puclic1986@sina.com 电话: 010-82500280 传真: 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