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第30次年会(2016)入选论文

 








作者姓名
第二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文章标题
曹瑞冬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房价乍暖还寒,青年择优购房——中国房价预测和青年购房现状分析
陈乐一 张丹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物价波动的对比分析
陈少晖 李丽琴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理论依据与现实推进
陈享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利率“价格观”的政治经济学考察——西方利率“价格”观批判
陈甬军 胡德宝 李琪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竞争与风险偏好——基于扩展Hotelling模型的博弈分析
程承坪 陈志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各省市城镇化对就业促进作用的影响——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程民选 姚程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人力资本产权实现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程启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相关重大问题的思考
丛钰涵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地班 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丁慧 范从来张淦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了吗?—— 基于广义价格指数的实证研究
丁任重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丁长发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
范方志  李海海  李新平 谢恒  郭建华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影子货币及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探讨
范欣 宋冬林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谁享受了市场一体化的好处?
盖凯程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变迁逻辑
高友才   汤凯  许锦锦 郑州大学商学院 临空经济的生成逻辑、极化效应与供给侧改革指向
葛扬   叶昊楠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民生性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分析——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郭广珍 范瑞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计划体制的长期遗产——兼论东北再次“陷落”的原因更:“养寇自重”的博弈分析
郭熙保 朱兰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统一增长理论与转移概率矩 阵的考察 
韩文龙 谢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积累视阈下大萧条成因的再审视
韩艳红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胡磊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智慧
胡志平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特征及创新路径
黄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再探析——基于四川崇州的调研案例
纪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早期经历对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影响比较研究——对北京市有留守和流动经历的农民工的调研
贾根良    王晓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历史方法的核心和本质是回溯法和溯因法
金兆怀 迟明园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于我国电商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的思考
雷震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知识与股票投资:一个静态与动态风险决策实验研究
黎贵才   卢荻  刘爱文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体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抑制还是促进?
李程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研究
李梦凡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置盐定理溯源与批判性考察
李萍 王军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新解
李秋红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农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李雪松 孙博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区域一体化提高了经济增长效率吗——来自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李政  杨思莹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创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了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梁洪学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现代企业经理人的职能性质定位的逻辑分析——从马克思对经理人的论述出发
刘灿 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关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刘东皇 沈坤荣 江苏理工学院 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
刘凤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劳动力商品再认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佳丽 李培序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公私合作:后民营化时代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新议题 
刘建华 张川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加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关系的内容
刘明国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之最优产业结构理论——兼对若干产业结构理论的批判
刘艳梅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教研室 何为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的“治本之策”?
卢现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
栾 彦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以科技金融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工业4.0转型的战略研究
吕景春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协调机制研究
毛中根   杨丽姣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文化消费增长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的政策取向
慕丽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普惠金融发展与多元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乔俊峰  齐兴辉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省直管县改革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
乔榛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基础
任保平 李梦欣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经济新阶段质量型增长的动力转换难点与破解思路
任保平  郭 晗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尚会永   张成岗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实现我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逻辑——实现我国制造业2025规划、建设制造强国的思考
尚昀   臧旭恒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家庭资产、人力资本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沈坤荣  刘东皇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消费成长
  毛中根费青青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中国居民消费差异的多维分解及成因分析
孙兴全 梁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解决传统消费品市场的单边性“痛点”的C2B模式研究
孙亚南  张桂文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跨越二元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研究——基于国际比较分析的视角
孙咏梅 傅成昱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我国农民工福利贫困测度及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唐思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论经济危机的八个问题
王朝明 王彦西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精准扶贫、瞄准机制和政策模式
王大林   杨蕙馨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信息革命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产业生态系统
王林楠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产业结构的视角
魏博文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社会资本融入制造业的理论、路径及对策研究
吴丰华  金烨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基于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吴绍鑫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劳动工资、利润率与新常态下可持续增长——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动态学的当代视角
吴小强  舒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财政分权体制下我国地方债的规模测算与微观风险评估
肖黎明  刘帅 山西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制度环境视角下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创新能力提升
谢超峰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有效需求不足还是有效供给不足——基于SVAR的经验研究
谢地 孔 晓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产能过剩不等于产业衰退——以我国煤炭行业为例
辛波 于淑俐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基于溢出效应视角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许悦雷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启示
杨丽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供给问题研究
杨思莹 李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区域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与实证检验
叶胥     毛中根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提高转移支付与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增长
于金富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属性探析
张广辉 杨志明王连顺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国内文献综述视角
张海鹏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良悦 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精准扶贫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机融合——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
张明龙 张琼妮 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多元化创新政策体系研究
张万里  罗良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张学功 李楠楠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及经济增长持续性非对称性研究机制转换还是结构变化?
何兴伟 赵英杰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比较优势下的军工产业组织方式变革研究
赵莹 魏雷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基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冶金工业的分析
郑江淮  许璐 荆晶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结构与价值链分工地位:国际经验中案例
周柯  唐娟莉 谷洲洋 郑州大学商学院 基于时间维度的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
周天芸   许若楠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土地流转、抵押资源与中国农村信贷规模
祝健 游郭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精准扶贫与农村妇女发展——基于PEST模型的分析
陈洁 梁向东 陈银娥 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县域城镇化
何文举 唐未兵 湖南商学院湖南城市化研究中心 财政支出均等化程度、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口地理空间迁移
张辉 黄昊 闫强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国企改革、政策性负担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谢地 李进伟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资源型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监管改革
刘根荣 慈宁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农产品流通创新及其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100872 )
邮箱: puclic1986@sina.com 电话: 010-82500280 传真: 010-8250907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