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中国式现代化
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大会暨“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经济学学术论坛”举行,我院刘守英教授出席并作发言。
本届会议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国家一级教授刘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群慧,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洪永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益平等出席。全国多家高校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和我校中青年学者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设置成立大会、主旨论坛和两场主题论坛。
成立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主持。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传统的制造业驱动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性驱动模式转变,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化对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相关学科研究实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设数字经济系,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战略性、前沿性问题,着力打造承载经济学院数字经济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的教学科研实体,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教学科研团队,为满足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需求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与人才支撑。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数字经济是数字文明时代新的经济形态,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形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数字经济系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回应时代需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将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学科建设为落脚点,汇集学科力量,打破学科壁垒,以多学科知识聚变的模式构筑数字经济学科高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教学科研团队,培养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世界一流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以知识体系为发力点,推动数字经济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期待年轻的数字经济系蓬勃发展、枝繁叶茂,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学科的发展新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介绍数字经济系和数字经济学科建设情况。数字经济系的成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经济学院推动经济学重大基础理论创新、培养一流数字经济人才和持续推进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经济学院的数字经济科研团队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教学上的长期积累与探索为其成立提供了充分的前期基础。数字经济系以建设数字经济一流学科为目标,以数字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和数字经济前沿方法研究为两大主攻科研方向,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平台经济和区块链经济学等战略性和前沿性理论问题,并为包括人工智能经济学、复杂大数据计量经济理论在内的所有经济学研究领域提供前沿分析方法。
江小涓、张东刚、刘伟、王轶、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三希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揭牌。
成立大会后,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经济学学术论坛”举行。主旨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人事处处长、法学院教授杨东主持。江小涓,刘伟,黄群慧,洪永淼,黄益平,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谢康,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孙宁,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陈斌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戚聿东分别围绕“数字经济学的一个基础问题:数据如何加载到学科体系之中”“数字经济学科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理解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与数据经济学”“中国存在‘索罗悖论’吗?”“数据要素、数据资产与新质生产力”“市场设计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社会公平”“人工智能:从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作主旨报告。
江小涓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已有的团队、成果等学科建设情况予以充分肯定。随后,她围绕数据如何加载到学科体系之中这一数字经济学体系建设的基础问题从多维度进行分享。如何将数据要素的独特性质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数据密集型创新时代的数据产权如何保护、数据与合成数据占有领先者的垄断问题要否规范、公共数据如何定性和如何使用等,都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下经济学的重要议题。她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蓬勃、形态多样,实践层面的丰富创新为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希望学界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学术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刘伟表示了对经济学院成立数字经济系的祝贺和对后续学科建设工作的信心。他主要探讨了数字经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数字经济专业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应审慎把握数字经济学科的交叉性,充分探索数字经济学科边界,尽快完善数字经济课程体系和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培养高质量数字经济人才,助力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强调,数字经济系建设应处理好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既要重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也要坚持开放包容,充分尊重和学习全球文明成果。
黄群慧首先对经济学院成立数字经济系表示祝贺,并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为题进行发言。他指出,可以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系统论以理解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系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应大力寻求通用性技术创新,把握时代机遇。此外,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政策制定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是重要研究议题。
洪永淼围绕数据要素与数据经济学主题,阐释了数据及其产生过程、数据的自然属性与经济特征、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与转移过程等内容。他强调,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具有许多重要新特征,其重要新特征催生新的经济形态与新的经济运行规律。对数据要素的经济学分析是数字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应充分重视数据经济学研究,以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黄益平引出“索罗悖论”,探讨数字经济当中总要素生产率的测度问题,阐述数字经济发展下总要素生产率变化,并提出了当前经济现象的几种解释原因。他指出,技术水平提升催生的部分经济现象无法被总要素生产率度量;当前不同经济部门的生产率变化存在差异,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会对经济部门的生产率产生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当天下午,“数字文明时代的经济运行新规律”“数字文明时代的经济学研究新范式与新方法”两个主题分论坛举行。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教授马述忠做了题目为“中国自主的数字贸易知识体系建构”的演讲。他讨论了对中国自主数字贸易知识体系建构的思考,特别是与西方经典理论的比较,阐述了基于需求驱动的全球公司分析框架,交流了他在研究过程中思考的关于数字经济学科定位、理论建构的前瞻性和研究的集体行动的方面的想法。
数字经济系的成立有利于深化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打造我国数字经济研究创新高地,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得到国内外兄弟高校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将以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使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数字经济系的成立有利于深化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打造我国数字经济研究创新高地,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得到国内外兄弟高校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将以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使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聂军做了题目为“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演讲。从长期增长看,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数据要素优势、劳动者素质、资本市场支持及全要素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而在短期内,数字经济影响就业、通胀、传导和需求,增加市场波动性。他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对通货膨胀有稳定作用,也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在数字时代,大数据对宏观经济研究范式产生影响,可以推动宏观研究的深化与变革。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建华做了题目为“数智经济时代的发展经济学反思”的演讲。他从发展经济学视角看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由此带来的产业形态变化、鸿沟效应、分化效应,处理新旧动能转换、全球价值链关系等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理论方面需要在增长动能转化、结构转型、开放与自身发展、治理体系完善等角度做进一步探讨。他期待能与人民大学在未来研究与人才培养上共同努力,推进自主创新和人才发展。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任保平做了题目为“数据、算力和算法反映新质生产力水准”的演讲。他认为,数据作为新要素,具有依附倍增性和集约替代性,影响全球竞争;算力作为新动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是核心生产力;算法反映新优势,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创造新可能。三者结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引发决策、工具、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革命,推动工业时代向知识创造和智能工具升级转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汤珂做了题目为“AI时代的经济学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演讲。他讨论了AI为经济学带来的新方法、新问题、新范式和伦理挑战,特别强调了AI可解释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进入经济学后,经济学研究模式正由小团队合作向大规模协作转变,更强调有组织的研究的重要性。他鼓励将AI嵌入经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探讨如何防止学生被AI替代,通过增强教学的创造性和说服力来应对这一挑战。
数字经济系的成立有利于深化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打造我国数字经济研究创新高地,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得到国内外兄弟高校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将以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使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