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图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焦点图 >
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创新 ---2020年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创新 ---2020年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创新 ---2020年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字号:
来源:无  发表日期:2021-01-12  阅读次数: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具体承办,《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社协办的“2020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12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郑琳、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郑世林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中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编委会编委参加了会议交流研讨。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先生致辞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在会上致辞。 他介绍,最近社会各界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仅提出了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更是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强调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并强调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基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样一些重要论断和新的要求,需要产业界、学术界深入研究,推动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更多具体措施的出台。

与此同时,经历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至今没有平息的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科技的自立自强和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等众多热点话题引起,成为各级政府主管和经济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努力探索实践的主题,这其中,众多专家有很多研究成果和精彩观点值得分享交流,国内外有众多创新探索的案例值得剖析比较,也有很多疑点难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就是我们发起举办学术年会的初衷。

我们把今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就是希望各位专家围绕各行各业“十四五”规划制定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引发的产业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包括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数字经济与新基建建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调整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展望中国经济的伟大新征程”的主题演讲。贺耀敏教授提到,今年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特殊的发展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相聚在一起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恰逢社会各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和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贺耀敏教授提出,关注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创新,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一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时代的主题,将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锦囊妙计;二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理论逻辑和理论体系,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的最新的创新理论;三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实践模式和现实路径,真正构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系统有效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四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人才需求和社会认同,加快推动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大国,形成全社会创新发展的社会认同和保险制度,挖掘优良创新的传统和创新优势;五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中国道路和全球的引领,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推动并巩固我国产业创新的全球引领地位和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郑琳做主题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郑琳副司长主题演讲时强调,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财务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产融合作,引导与工信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的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重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郑琳副司长指出,各位专家围绕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发表思想观点,分享思想智慧,为各产业行业“十四五”规划编制献计献策,提供理论参考,意义深远。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以“工业如何支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围绕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及理论解释、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方式与路径等三个方面提出鲜明观点:一是在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方面,史丹所长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的成就主要包括: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平均寿命增长最大的国家,另外也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然而,在即将开启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我们面临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的问题。二是在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及理论解释方面,史丹所长认为产业早熟的问题导致产业结构变化未必带来经济增长,只有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才是产业结构平稳升级和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她通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对比分析,对我国工业领域存在的产业早熟问题进行论证,并对产业结构早熟进行内生性解释。三是在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方式与路径方面,史丹所长总结了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支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思路,从“打通创新链,补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做专家演讲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以“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张辉教授认为中国的数字经济伟大实践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广大专家学者更多的立足我国国情做研究。他从数字经济的起源、概念演变、发展历程等多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技术、现状、理论前置条件等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我国在数字经济的普惠性、数字经济对一产二产的渗透率,以及数字企业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二是中国的经济史跨学科中心,打通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三是关于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维度;四是高水平研究的开放中心,主要研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更好的开放。随后于泽教授还围绕“需求侧产业升级动力机制”发表演讲,他介绍了从需求侧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动力问题的研究背景:一是五中全会中提到要实现供需的良性互动;二是从理论上看,产业升级的基础主要来自收入的上升和相对价格下降。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供给侧的研究,集中在生产函数维度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而需求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于泽教授从消费支出和消费增加值两个角度对于产业升级进行探讨,试图发现驱动升级的力量到底是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进而更好的设计我国结构性改革思路。于泽教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历史数据的实证检验和美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实现双循环格局,维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郑世林教授做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郑世林发表题为“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水平”的主题演讲,他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怠于创新的原因,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郑世林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有了超大规模经济总量,但是仍然有很多关键环节受制于人。他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阐述了“大”与“强”的关系,提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应该反思如何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飞机”行稳致远。郑世林教授提出一定要加强基础研究:一是要改变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各级政府的观念,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允许一部分人通过知识致富,推动整个社会向知识 型社会转型;二是政府应该通过减税、重大专项等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聘请科学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使更多的企业敢闯能闯“无人区”;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要向前端做研究,挖掘更多从0到1的故事,这也是青年学者的重要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杰主持会议

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芳芳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和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芳芳分别主持会议。李芳芳介绍,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自2014年开始,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年会依托《产业经济评论》核心期刊为平台,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合作,旨在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沟通的平台,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聚焦产业经济学科前沿研究动态,促进相关产业行业的政策研究、实践经验交流和学术思想争鸣,以产业经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为立足点,为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前瞻观察和学术支撑服务。

华信研究院

华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投资创建,主要专注于国内外工业产业政策、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发展态势跟踪、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近年承担了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和各省市产业管理部门的数百项软课题研究。华信研究院定期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合作指数、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指数、信息经济发展指数等;整合相关信息资源,研究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知识服务信息资源网上平台,包括《“一带一路”工业通信业数据库》、《集成电路投融资数据库》等,为各界产业人士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

华信研究院目前下设:产业政策研究所、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拥有《产业经济评论》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信息化》《工信财经科技》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刊物。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具体承办,《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社协办的“2020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12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郑琳、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郑世林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中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编委会编委参加了会议交流研讨。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先生致辞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在会上致辞。 他介绍,最近社会各界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仅提出了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更是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强调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并强调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基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样一些重要论断和新的要求,需要产业界、学术界深入研究,推动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更多具体措施的出台。

与此同时,经历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至今没有平息的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科技的自立自强和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等众多热点话题引起,成为各级政府主管和经济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努力探索实践的主题,这其中,众多专家有很多研究成果和精彩观点值得分享交流,国内外有众多创新探索的案例值得剖析比较,也有很多疑点难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就是我们发起举办学术年会的初衷。

我们把今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就是希望各位专家围绕各行各业“十四五”规划制定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引发的产业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包括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数字经济与新基建建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调整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展望中国经济的伟大新征程”的主题演讲。贺耀敏教授提到,今年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特殊的发展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相聚在一起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恰逢社会各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和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贺耀敏教授提出,关注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创新,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一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时代的主题,将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锦囊妙计;二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理论逻辑和理论体系,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的最新的创新理论;三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实践模式和现实路径,真正构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系统有效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四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人才需求和社会认同,加快推动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大国,形成全社会创新发展的社会认同和保险制度,挖掘优良创新的传统和创新优势;五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中国道路和全球的引领,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推动并巩固我国产业创新的全球引领地位和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郑琳做主题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郑琳副司长主题演讲时强调,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财务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产融合作,引导与工信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的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重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郑琳副司长指出,各位专家围绕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发表思想观点,分享思想智慧,为各产业行业“十四五”规划编制献计献策,提供理论参考,意义深远。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以“工业如何支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围绕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及理论解释、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方式与路径等三个方面提出鲜明观点:一是在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方面,史丹所长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的成就主要包括: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平均寿命增长最大的国家,另外也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然而,在即将开启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我们面临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的问题。二是在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及理论解释方面,史丹所长认为产业早熟的问题导致产业结构变化未必带来经济增长,只有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才是产业结构平稳升级和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她通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对比分析,对我国工业领域存在的产业早熟问题进行论证,并对产业结构早熟进行内生性解释。三是在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方式与路径方面,史丹所长总结了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支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思路,从“打通创新链,补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做专家演讲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以“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张辉教授认为中国的数字经济伟大实践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广大专家学者更多的立足我国国情做研究。他从数字经济的起源、概念演变、发展历程等多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技术、现状、理论前置条件等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我国在数字经济的普惠性、数字经济对一产二产的渗透率,以及数字企业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二是中国的经济史跨学科中心,打通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三是关于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维度;四是高水平研究的开放中心,主要研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更好的开放。随后于泽教授还围绕“需求侧产业升级动力机制”发表演讲,他介绍了从需求侧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动力问题的研究背景:一是五中全会中提到要实现供需的良性互动;二是从理论上看,产业升级的基础主要来自收入的上升和相对价格下降。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供给侧的研究,集中在生产函数维度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而需求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于泽教授从消费支出和消费增加值两个角度对于产业升级进行探讨,试图发现驱动升级的力量到底是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进而更好的设计我国结构性改革思路。于泽教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历史数据的实证检验和美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实现双循环格局,维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郑世林教授做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郑世林发表题为“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水平”的主题演讲,他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怠于创新的原因,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郑世林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有了超大规模经济总量,但是仍然有很多关键环节受制于人。他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阐述了“大”与“强”的关系,提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应该反思如何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飞机”行稳致远。郑世林教授提出一定要加强基础研究:一是要改变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各级政府的观念,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允许一部分人通过知识致富,推动整个社会向知识 型社会转型;二是政府应该通过减税、重大专项等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聘请科学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使更多的企业敢闯能闯“无人区”;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要向前端做研究,挖掘更多从0到1的故事,这也是青年学者的重要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杰主持会议

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芳芳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和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芳芳分别主持会议。李芳芳介绍,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自2014年开始,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年会依托《产业经济评论》核心期刊为平台,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合作,旨在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沟通的平台,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聚焦产业经济学科前沿研究动态,促进相关产业行业的政策研究、实践经验交流和学术思想争鸣,以产业经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为立足点,为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前瞻观察和学术支撑服务。

华信研究院

华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投资创建,主要专注于国内外工业产业政策、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发展态势跟踪、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近年承担了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和各省市产业管理部门的数百项软课题研究。华信研究院定期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合作指数、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指数、信息经济发展指数等;整合相关信息资源,研究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知识服务信息资源网上平台,包括《“一带一路”工业通信业数据库》、《集成电路投融资数据库》等,为各界产业人士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

华信研究院目前下设:产业政策研究所、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拥有《产业经济评论》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信息化》《工信财经科技》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刊物。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具体承办,《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社协办的“2020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12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郑琳、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郑世林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中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编委会编委参加了会议交流研讨。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先生致辞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在会上致辞。 他介绍,最近社会各界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仅提出了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更是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强调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并强调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基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样一些重要论断和新的要求,需要产业界、学术界深入研究,推动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更多具体措施的出台。

与此同时,经历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至今没有平息的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科技的自立自强和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等众多热点话题引起,成为各级政府主管和经济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努力探索实践的主题,这其中,众多专家有很多研究成果和精彩观点值得分享交流,国内外有众多创新探索的案例值得剖析比较,也有很多疑点难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就是我们发起举办学术年会的初衷。

我们把今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就是希望各位专家围绕各行各业“十四五”规划制定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引发的产业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包括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数字经济与新基建建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调整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展望中国经济的伟大新征程”的主题演讲。贺耀敏教授提到,今年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特殊的发展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相聚在一起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恰逢社会各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和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贺耀敏教授提出,关注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经济发展与创新,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一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时代的主题,将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锦囊妙计;二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理论逻辑和理论体系,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的最新的创新理论;三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实践模式和现实路径,真正构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系统有效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四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人才需求和社会认同,加快推动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大国,形成全社会创新发展的社会认同和保险制度,挖掘优良创新的传统和创新优势;五是要深入研究产业创新的中国道路和全球的引领,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推动并巩固我国产业创新的全球引领地位和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郑琳做主题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郑琳副司长主题演讲时强调,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财务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产融合作,引导与工信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的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重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郑琳副司长指出,各位专家围绕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发表思想观点,分享思想智慧,为各产业行业“十四五”规划编制献计献策,提供理论参考,意义深远。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史丹以“工业如何支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围绕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及理论解释、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方式与路径等三个方面提出鲜明观点:一是在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方面,史丹所长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的成就主要包括: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经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平均寿命增长最大的国家,另外也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然而,在即将开启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我们面临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的问题。二是在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及理论解释方面,史丹所长认为产业早熟的问题导致产业结构变化未必带来经济增长,只有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才是产业结构平稳升级和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她通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对比分析,对我国工业领域存在的产业早熟问题进行论证,并对产业结构早熟进行内生性解释。三是在新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方式与路径方面,史丹所长总结了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支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思路,从“打通创新链,补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做专家演讲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以“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张辉教授认为中国的数字经济伟大实践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广大专家学者更多的立足我国国情做研究。他从数字经济的起源、概念演变、发展历程等多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技术、现状、理论前置条件等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我国在数字经济的普惠性、数字经济对一产二产的渗透率,以及数字企业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二是中国的经济史跨学科中心,打通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三是关于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维度;四是高水平研究的开放中心,主要研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更好的开放。随后于泽教授还围绕“需求侧产业升级动力机制”发表演讲,他介绍了从需求侧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动力问题的研究背景:一是五中全会中提到要实现供需的良性互动;二是从理论上看,产业升级的基础主要来自收入的上升和相对价格下降。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供给侧的研究,集中在生产函数维度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而需求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于泽教授从消费支出和消费增加值两个角度对于产业升级进行探讨,试图发现驱动升级的力量到底是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进而更好的设计我国结构性改革思路。于泽教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历史数据的实证检验和美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实现双循环格局,维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郑世林教授做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国发院副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郑世林发表题为“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水平”的主题演讲,他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怠于创新的原因,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郑世林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有了超大规模经济总量,但是仍然有很多关键环节受制于人。他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阐述了“大”与“强”的关系,提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应该反思如何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飞机”行稳致远。郑世林教授提出一定要加强基础研究:一是要改变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各级政府的观念,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允许一部分人通过知识致富,推动整个社会向知识 型社会转型;二是政府应该通过减税、重大专项等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聘请科学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使更多的企业敢闯能闯“无人区”;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要向前端做研究,挖掘更多从0到1的故事,这也是青年学者的重要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杰主持会议

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芳芳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和华信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芳芳分别主持会议。李芳芳介绍,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自2014年开始,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年会依托《产业经济评论》核心期刊为平台,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合作,旨在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沟通的平台,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聚焦产业经济学科前沿研究动态,促进相关产业行业的政策研究、实践经验交流和学术思想争鸣,以产业经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为立足点,为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前瞻观察和学术支撑服务。

华信研究院

华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投资创建,主要专注于国内外工业产业政策、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发展态势跟踪、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近年承担了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和各省市产业管理部门的数百项软课题研究。华信研究院定期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合作指数、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指数、信息经济发展指数等;整合相关信息资源,研究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知识服务信息资源网上平台,包括《“一带一路”工业通信业数据库》、《集成电路投融资数据库》等,为各界产业人士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

华信研究院目前下设:产业政策研究所、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拥有《产业经济评论》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信息化》《工信财经科技》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刊物。

焦点图